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12-14页
     ·研究综述-----理论意义第12-13页
     ·实践现状-----现实价值第13-14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4-15页
     ·价值分析的方法第14页
     ·比较研究的方法第14-15页
   ·研究的框架与主要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行政诉讼时效制度概述第16-37页
   ·时效制度的概念及历史沿革第16-17页
   ·行政诉讼时效的概念第17-23页
     ·行政诉讼时效的概念及特征第17-21页
     ·行政诉讼时效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21-23页
       ·行政诉讼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第21-22页
       ·行政诉讼时效与行政时效第22-23页
   ·行政诉讼时效的分类第23-25页
     ·直接起诉的诉讼时效与复议后的诉讼时效第23-24页
     ·一般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第24-25页
   ·行政诉讼时效制度之内容第25-31页
     ·时效的客体第25-28页
     ·时效期间第28页
     ·时效的阻碍及恢复第28页
     ·时效的效力第28-31页
   ·行政诉讼时效制度之意义第31-32页
     ·保护合法权益第31页
     ·稳定行政秩序第31-32页
     ·提高诉讼效率第32页
     ·避免举证困难第32页
   ·行政诉讼时效制度之理论基础第32-37页
     ·关于理论基础的争议第32-34页
     ·权利救济理论第34-37页
第三章 域外行政诉讼时效制度之比较第37-43页
   ·英美法系第37-38页
     ·英国第37-38页
     ·美国第38页
   ·大陆法系第38-40页
     ·法国第38-39页
     ·德国第39-40页
   ·我国台湾地区第40-41页
   ·小结:对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借鉴意义第41-43页
第四章 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之现状第43-49页
   ·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现状第43页
   ·现行行政诉讼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第43-49页
     ·与行政诉讼的目的相悖第44页
     ·时效期限不统一第44-45页
     ·起算点冲突第45-46页
     ·时效类型单一第46-47页
     ·时效中止和中断制度缺失第47-49页
第五章 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之改革完善第49-57页
   ·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模式第49-50页
     ·立法模式概述第49页
     ·采用统分结合的立法模式第49-50页
   ·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原则第50-52页
     ·保护当事人权益原则第50页
     ·区别对待原则第50-51页
     ·正当程序原则第51页
     ·优先适用特殊诉讼时效原则第51-52页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举措第52-57页
     ·依据诉讼类型设置诉讼时效第52-53页
     ·统一时效期限的规定第53页
     ·明确时效的起算点第53-54页
     ·合理衔接复议申请期限与诉讼时效第54-55页
     ·创设时效中止和中断制度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行、民争议的竞合及其解决机制
下一篇:论行政合同特权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