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稀土掺杂YAG 的应用 | 第11-14页 |
| ·YAG:Er~(3+)激光晶体 | 第11-12页 |
| ·LED 用YAG:Ce~(3+)黄色荧光粉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稀土掺杂YAG 纳米晶粉体的制备方法和能带理论 | 第16-23页 |
| ·稀土掺杂YAG 纳米晶粉体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 ·固相反应法 | 第16-17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7页 |
| ·水热法 | 第17-18页 |
| ·改进的Pechini 法 | 第18页 |
| ·能带理论 | 第18-20页 |
| ·稀土离子的结构和光谱特性 | 第20-23页 |
| ·稀土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 第20页 |
| ·稀土离子的能级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YAG 纳米晶粉体的制备和表征 | 第23-37页 |
| ·YAG 纳米晶粉体的制备 | 第23-28页 |
| ·试剂和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 ·化学试剂比例的确定 | 第24-28页 |
| ·制备流程 | 第28页 |
| ·YAG 纳米晶粉体的表征 | 第28-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30-31页 |
| ·XRD 分析 | 第31-34页 |
| ·SEM 分析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YAG:ER3+纳米晶粉体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 | 第37-45页 |
| ·YAG:ER3+纳米晶粉体的制备 | 第37-39页 |
| ·试剂和实验设备 | 第37-38页 |
| ·YAG:Er~(3+)纳米晶粉体的制取 | 第38-39页 |
| ·YAG:ER3+纳米晶粉体的表征 | 第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9-41页 |
| ·SEM 图谱分析 | 第41页 |
| ·YAG:E3+纳米晶粉体的吸收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 ·YAG:Er~(3+)纳米晶粉体的发射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YAG:Ce~(3+)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 | 第45-56页 |
| ·YAG:Ce~(3+)荧光粉的制备 | 第46-47页 |
| ·试剂和实验设备 | 第46页 |
| ·YAG:Ce~(3+)荧光粉的制备 | 第46页 |
| ·YAG:Ce~(3+)荧光粉的形貌测试 | 第46-47页 |
| ·YAG:Ce~(3+)荧光粉的表征 | 第47-48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48-53页 |
| ·XRD 测试 | 第48-49页 |
| ·SEM 测试 | 第49-50页 |
| ·YAG:Ce~(3+)荧光粉的光谱性质 | 第50-53页 |
| ·二次烧结对YAG:Ce~(3+)荧光粉质量的改善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展望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