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在隧道健康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论文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1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2页 |
·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无损检测的应用 | 第12-13页 |
·隧道衬砌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国内外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检测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无损检测的应用中的注意要点 | 第13-14页 |
·研究方向、内容 | 第14-15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 | 第16-29页 |
·电磁场理论 | 第16-24页 |
·电磁波传播基本规律 | 第16-17页 |
·平面电磁波 | 第17-24页 |
·惠更斯-费涅尔原理 | 第17-18页 |
·绕射积分理论 | 第18-19页 |
·电磁波在两种不同介质交界面上的特性 | 第19-22页 |
·电偶极子入射的反射波 | 第22页 |
·电磁场的衰减规律 | 第22-24页 |
·介质的电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参数 | 第24-29页 |
·电介质的极化和介电常数 | 第24-25页 |
·介质电性参数对地质雷达应用的影响 | 第25-27页 |
·探测频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地质雷达应用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地质雷达工作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29-46页 |
·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30页 |
·地质雷达仪器系统 | 第30-35页 |
·GPR信号参数的选择 | 第35-37页 |
·地质雷达数字化处理技术 | 第37-42页 |
·数字化处理技术 | 第37-38页 |
·地质雷达隧道检测数字处理方法 | 第38-42页 |
·地质雷达图像的解释 | 第42-44页 |
·单道波形图解释 | 第42-43页 |
·T-D剖面图解释 | 第43页 |
·2D水平剖面及3D立体图解释 | 第43-44页 |
·衬砌脱空及富水图像解释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基于CVI的地质雷达图像增强应用 | 第46-54页 |
·LabWindows/CVI | 第46-47页 |
·图像增强 | 第47-52页 |
·灰度线形变换 | 第47-48页 |
·直方图 | 第48页 |
·图像平滑 | 第48-49页 |
·图像锐化 | 第49-50页 |
·边缘检测 | 第50-51页 |
·二维傅立叶变换 | 第51-52页 |
·基于LabWindows/CAI图像增强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地质雷达在隧道健康诊断中的应用 | 第54-78页 |
·地质雷达仪器及其软件简介 | 第54-55页 |
·瑞典地质雷达(RAMAC/GPR)系统介绍 | 第54-55页 |
·瑞典地质雷达(RAMAC/GPR)软件介绍 | 第55页 |
·工程实例 | 第55-57页 |
·工程基本概况 | 第55-56页 |
·地质条件 | 第56-57页 |
·地质雷达现场检测 | 第57-59页 |
·隧道病害的现场调查 | 第57页 |
·现场测线布置 | 第57-58页 |
·测量方法 | 第58-59页 |
·检测结果分析 | 第59-75页 |
·隧道水害 | 第61-63页 |
·衬砌结构类病害 | 第63-75页 |
·基于LabWindows/CVI的图像增强应用 | 第75-7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78-80页 |
·全文简要总结 | 第78页 |
·下一步研究方向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