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14页 |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2章 自然概况 | 第14-17页 |
·地理位置与交通 | 第14-15页 |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气象 | 第15页 |
·水文 | 第15-16页 |
·土壤与植被 | 第16页 |
·地震 | 第16-17页 |
第3章 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 第17-29页 |
·地质概况 | 第17-19页 |
·构造概况 | 第19-20页 |
·水文地质概况 | 第20-25页 |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 第25-28页 |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 第28-29页 |
第4章 化学与同位素样品的采集及测试 | 第29-32页 |
第5章 地下水循环模式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示踪 | 第32-74页 |
·地下水水动力场反映的水循环特征 | 第32-33页 |
·地下水水化学场所反映的水循环特征 | 第33-41页 |
·氢氧稳定同位素所反映的水循环特征 | 第41-49页 |
·放射性同位素氚(~3H)所反映的水循环特征 | 第49-65页 |
·碳同位素(~(14)C)所反映的水循环特征 | 第65-74页 |
第6章 灵武大泉地区地下水水循环模式及可更新能力评价 | 第74-78页 |
·灵武大泉地区地下水循环模式 | 第74-76页 |
·灵武大泉地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 | 第76-7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摘要 | 第87-89页 |
Abstract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