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2页 |
| 第一节 不孕症的概述 | 第11页 |
| 1. 不孕症的概念 | 第11页 |
| 2. 不孕症的发病率 | 第11页 |
| 3. 不孕症病因 | 第11页 |
| 第二节 西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 | 第11-12页 |
| 1.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病机制 | 第11-12页 |
| ·HPOA功能异常 | 第11页 |
| ·反馈机制异常 | 第11-12页 |
| ·卵巢局部因素 | 第12页 |
| 2. 排卵障碍性的临床表现 | 第12页 |
| 3. 排卵障碍的西医药治疗 | 第12页 |
| 第三节 中医学不孕症的认识 | 第12-22页 |
| 1. 病名源流 | 第13页 |
| 2. 病因病机 | 第13-15页 |
| 3.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治疗 | 第15-22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2-33页 |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22-25页 |
| (一) 动物及饲料 | 第22页 |
| (二) 实验药物、试剂及仪器 | 第22-23页 |
| (三) 分组 | 第23页 |
| (四)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 (五) 实验步骤 | 第23-25页 |
| 第三节 检测结果与统计学分析 | 第25-33页 |
| (一) 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 | 第25页 |
| (二) 未与雄鼠合笼的各组大鼠血清E_2,LH,FSH含量 | 第25-32页 |
| (五) 与雄鼠合笼后各组大鼠的成熟卵泡数 | 第32-33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与结论 | 第33-41页 |
| 1. 羟基脲肾虚排卵抑制模型 | 第33页 |
| 2. 医治疗排卵障碍型不孕的机理研究 | 第33-41页 |
| ·针刺促排卵的机理研究 | 第33-34页 |
| ·中药促排卵的机理研究 | 第34-35页 |
| ·针药结合促排卵的机理研究 | 第35-41页 |
| 1. 穴位的选择 | 第36-38页 |
| 2.罗氏促排卵汤的药物组成及作用 | 第38页 |
| 3.生殖激素的变化 | 第38-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附录 | 第46-47页 |
| 治疗后各组的卵巢切片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