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目前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河南省空气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5-17页 |
·资料的选取与处理 | 第15页 |
·空气污染物浓度资料的选取 | 第15页 |
·气象要素资料的选取 | 第15页 |
·预报方程因子资料的选取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相关系数计算与检验 | 第15-16页 |
·逐步回归建立预报方程 | 第16-17页 |
第三章 驻马店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 | 第17-24页 |
·驻马店空气质量分析 | 第17-19页 |
·空气污染指数 | 第17-18页 |
·驻马店污染级别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三类主要污染物浓度值的逐月变化情况 | 第19-21页 |
·三类污染物浓度值的旬变化情况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不同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 | 第24-28页 |
·春季三个监测点三类主要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24-25页 |
·夏季三个监测点的三类主要污染物浓度之间相关分析 | 第25页 |
·秋季三个监测点的三类主要污染物浓度之间相关分析 | 第25-26页 |
·冬季三个监测点的三类主要污染物浓度之间相关分析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五章 污染物浓度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 | 第28-37页 |
·地面气象要素与同期污染物浓度的统计分析 | 第28-31页 |
·春季地面气象要素与同期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 | 第28-29页 |
·夏季地面气象要素与同期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 | 第29页 |
·秋季地面气象要素与同期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 | 第29-30页 |
·冬季地面气象要素与同期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 | 第30-31页 |
·地面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24h变量的统计分析 | 第31-33页 |
·春季地面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24h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 第31页 |
·夏季地面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24h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 第31-32页 |
·秋季地面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24h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 第32-33页 |
·冬季地面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24h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 第33页 |
·地面气象要素12h变量与污染物浓度24h变量的统计分析 | 第33-36页 |
·春季地面气象要素12h变量与污染物浓度24h变量的相关系数 | 第33-34页 |
·夏季地面气象要素12h变量与污染物浓度24h变量的相关系数 | 第34-35页 |
·秋季地面气象要素12h变量与污染物浓度24h变量的相关系数 | 第35页 |
·冬季地面气象要素12h变量与污染物浓度24h变量的相关系数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六章 驻马店市空气质量预报 | 第37-46页 |
·预报原理 | 第37-38页 |
·预报因子的选取与预报模型的建立 | 第38-42页 |
·拟合检验情况 | 第42-44页 |
·驻马店市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46-49页 |
·全文总结 | 第46-47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7页 |
·不足之处 | 第47-48页 |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发表论文 | 第52页 |
获奖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