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2 反资本弱化基本法律概念 | 第10-18页 |
·反资本弱化概念分析 | 第10-11页 |
·资本弱化与国际避税之分析 | 第11-13页 |
·资本弱化避税的产生和表现方式 | 第13-15页 |
·跨国资本弱化的税务查核法律方法 | 第15-18页 |
3 反资本弱化法制的国际新发展 | 第18-25页 |
·OECD2008 年税收协定范本注释 | 第18页 |
·反资本弱化与非歧视条款之冲突分析 | 第18-20页 |
·利息、股息的国际定性识别 | 第20-23页 |
·资本弱化税收争端的仲裁性条款引进 | 第23-25页 |
4 我国现行反资本弱化法制分析 | 第25-35页 |
·我国反资本弱化法制之税法发展历程 | 第25-33页 |
·《新企业所得税法》2008 年之反资本弱化法则 | 第25-26页 |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 年之反资本弱化法则 | 第26-27页 |
·《关联方利息税前扣除通知》2008 年之反资本弱化法则 | 第27-28页 |
·《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2009 年之反资本弱化法则 | 第28-33页 |
·中国反资本弱化的其他法律方法 | 第33-35页 |
5 我国反资本弱化法制的完善 | 第35-40页 |
·我国反资本弱化法制的不足及其应对 | 第35-37页 |
·具体细分债务资本类型 | 第35-36页 |
·明确固定比率的计算对象 | 第36-37页 |
·引入事前申请鉴别制度 | 第37页 |
·我国反资本弱化税制对国际新发展的回应 | 第37-40页 |
·我国利息、股息的重新定性建议 | 第37-38页 |
·明确税收协定之非歧视原则 | 第38页 |
·引入税收仲裁程序 | 第38-40页 |
6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