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抽穗期相关QTL-dth12的精细定位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7页
   ·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第9-10页
   ·水稻抽穗期的遗传第10-11页
     ·水稻抽穗期的遗传表现第10页
     ·杂交稻抽穗期的遗传表现第10-11页
   ·水稻抽穗期基因第11-14页
     ·感光性基因第11-13页
     ·基本营养生长性基因第13页
     ·水稻抽穗期基因的互作第13-14页
     ·水稻品种抽穗期主基因的基因型研究第14页
   ·水稻抽穗期相关QTL的研究第14-18页
     ·水稻抽穗期相关QTL的定位第14-15页
     ·水稻抽穗期QTLs的互作第15-16页
     ·水稻抽穗期QTL位点与已知基因的等位性关系第16-18页
   ·水稻抽穗期基因/QTLs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18-23页
     ·Hd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第18页
     ·Hd3a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第18-19页
     ·Hd6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第19页
     ·Ehd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第19-20页
     ·感光基因Se-5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第20页
     ·OsGI与水稻抽穗期第20-21页
     ·OsMADS基因家族第21页
     ·Ghd7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21-22页
     ·Ehd2/RID1/OsID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22-23页
   ·拟南芥与水稻的光周期开花途径比较第23-25页
   ·问题与展望第25-26页
     ·水稻抽穗期主基因与QTLs的关系第25页
     ·杂交稻超亲晚熟问题第25页
     ·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地理分布第25-26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抽穗期相关QTL-DTH12的精细定位第27-45页
   ·材料方法第28-31页
     ·试验材料第28-29页
     ·田间试验设计第29-30页
     ·QTL分析第30页
     ·分子标记的开发第30页
     ·QTL初定位方法第30页
     ·QTL精细定位方法及分子标记的开发第30-31页
     ·交换单株验证第31页
     ·基因预测与分析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40页
     ·抽穗期QTLs检测第31-32页
     ·利用CSSL群体验QTL-dth12的效应第32-35页
     ·QTL-dth12的感光性分析第35-36页
     ·QTL-dth12的精细定位第36-38页
     ·QTL-dth12可能是一个新的控制水稻抽穗期的QTL位点第38-39页
     ·QTL-dth12定位区间的候选基因预测第39-40页
   ·讨论第40-45页
     ·QTL-dth12的定位和分离第40-43页
     ·QTL-dth12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第43-45页
第三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45-47页
   ·全文结论第45-46页
     ·抽穗期QTL定位及其表达稳定性第45页
     ·QTL-dth12的精细定位第45-46页
   ·水稻抽穗期复杂性状研究的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7页
附录第57-61页
 1.总DNA的提取(SDS法)及检测第57-58页
 2.PCR分析及SSR标记检测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Hv-S/TPK的抗病机理分析及其旁侧抗病基因类似物的克隆
下一篇: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