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河道生态系统概述 | 第11-13页 |
·河道生态系统的构成 | 第11-12页 |
·城市河道的特点 | 第12-13页 |
·河道生态修复概念 | 第13页 |
·景观生态学概述 | 第13-16页 |
·景观的含义 | 第13-14页 |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 第14页 |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河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河流廊道的作用 | 第15页 |
·人类活动对城市河流的干扰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国内外河道整治实践 | 第20-21页 |
·总结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温州城市内河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3-41页 |
·温州城市内河的现状 | 第23-36页 |
·鹿城区 | 第23-30页 |
·广化片区 | 第23-24页 |
·勤奋片区 | 第24-25页 |
·灰桥片区 | 第25-26页 |
·黎明片区 | 第26-27页 |
·杨府山片区 | 第27-28页 |
·蒲州片区 | 第28-29页 |
·葡萄棚片区 | 第29-30页 |
·海区 | 第30-33页 |
·三溪片区 | 第30-31页 |
·梧田片区 | 第31-33页 |
·龙湾区 | 第33-35页 |
·状蒲片 | 第33页 |
·永瑶片 | 第33-34页 |
·海滨片 | 第34页 |
·永兴片 | 第34页 |
·沙城—海城片 | 第34-35页 |
·生态园 | 第35页 |
·区域河网概况 | 第35页 |
·区域河网污染分析 | 第35页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第35-36页 |
·片区河道概况 | 第35-36页 |
·片区河道污染分析 | 第36页 |
·温州城市内河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6-38页 |
·温州城市内河堤岸结构分析 | 第38-41页 |
·温州城市内河堤岸结构的现状 | 第38页 |
·温州城市内河堤岸的现状结构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分析 | 第38-41页 |
·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 第39页 |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 第39页 |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温州城市内河生态景观修复技术设计 | 第41-47页 |
·生态修复设计理念 | 第41页 |
·温州城市内河绿化植物配置与选择 | 第41-42页 |
·温州城市内河生态堤岸工程建设模式 | 第42-47页 |
·工艺简介 | 第42-47页 |
·生态混凝土堤岸工艺 | 第42-43页 |
·藤条倒挂式生态堤岸工艺 | 第43页 |
·岸边植物定植堤岸工艺 | 第43-44页 |
·石笼护岸工艺 | 第44-45页 |
·栅栏护岸 | 第45页 |
·木桩—石材复合型生态护岸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温州城市内河生态景观修复技术示范工程建设 | 第47-61页 |
·示范工程区概况 | 第47页 |
·示范工程区污染现状分析 | 第47-48页 |
·示范工程实施计划 | 第48-49页 |
·前期调研 | 第48页 |
·示范区工程设计 | 第48-49页 |
·示范工程实施 | 第49页 |
·示范工程工艺分析 | 第49-52页 |
·示范工程效果分析 | 第52-58页 |
·样点布置 | 第52页 |
·监测方式 | 第52-53页 |
·数据分析 | 第53-55页 |
·CODcr的分析 | 第53页 |
·氨氮的分析 | 第53-55页 |
·总磷的分析 | 第55页 |
·点源分析 | 第55-57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57-58页 |
·纳污能力 | 第57-58页 |
·生态修复 | 第58页 |
·示范工程效益分析 | 第58-59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8-59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77页 |
1 适宜在温州城市水系中推广应用的植物品种资料 | 第67-72页 |
2 温州城市水系生态景观修复技术应推广用资料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