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分数对数的线性型下界与基于身份的签名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超越数论 | 第8-10页 |
| ·数字签名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 第2章 以整数幂为元素的连分数对数的下界 | 第13-21页 |
| ·引言 | 第13-15页 |
| ·引理 | 第15-19页 |
| ·证明及定理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的预备知识 | 第21-26页 |
| ·数字签名的介绍 | 第21页 |
| ·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的介绍 | 第21-24页 |
| ·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的应用背景 | 第21-22页 |
| ·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的概念模型 | 第22页 |
| ·椭圆曲线 | 第22-23页 |
| ·基本问题和假设 | 第23-24页 |
| ·Hash函数 | 第24-25页 |
| ·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 第4章 基于身份无可信中心的代理盲签名方案 | 第26-33页 |
| ·基于身份无可信中心的提出 | 第26页 |
| ·盲签名与代理签名 | 第26-28页 |
| ·盲签名 | 第26-27页 |
| ·代理签名 | 第27-28页 |
| ·代理盲签名的提出 | 第28页 |
| ·基于身份无可信中心的签名方案 | 第28-29页 |
| ·基于身份无可信中心的代理盲签名方案 | 第29-30页 |
| ·系统设置 | 第29页 |
| ·密钥提取 | 第29页 |
| ·代理密钥生成 | 第29-30页 |
| ·代理盲签名算法 | 第30页 |
| ·验证 | 第30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30-32页 |
| ·可验证性 | 第30页 |
| ·不可伪造性 | 第30-31页 |
| ·不可否认性 | 第31页 |
| ·可区分性 | 第31页 |
| ·盲性 | 第31-32页 |
| ·防止滥用性 | 第32页 |
| ·可识别性 | 第32页 |
| ·不可链接性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5章 基于身份的代理门限盲签名方 | 第33-38页 |
| ·秘密共享与门限签名 | 第33-34页 |
| ·基于身份门限代理盲签名方案 | 第34-36页 |
| ·系统初始化 | 第34页 |
| ·代理私钥生成阶段 | 第34-35页 |
| ·代理私钥共享阶段 | 第35页 |
| ·签名生成算法 | 第35页 |
| ·签名的验证 | 第35-36页 |
| ·方案分析 | 第36-37页 |
| ·正确性分析 | 第36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6章 基于身份的代理多重盲签名方案 | 第38-43页 |
| ·多重签名概念 | 第38页 |
| ·方案设计 | 第38-40页 |
| ·系统初始化 | 第38-39页 |
| ·密钥提取 | 第39页 |
| ·签名授权及验证 | 第39页 |
| ·代理密钥生成 | 第39页 |
| ·代理多重盲签名过程 | 第39-40页 |
| ·验证 | 第40页 |
| ·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 第40-42页 |
| ·可验证性 | 第40-41页 |
| ·不可伪造性 | 第41页 |
| ·不可否认性 | 第41页 |
| ·可区分性 | 第41-42页 |
| ·盲性 | 第42页 |
| ·防止滥用性 | 第42页 |
| ·可识别性 | 第42页 |
| ·不可链接性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7章 基于身份代理环签密方案 | 第43-49页 |
| ·引言 | 第43-44页 |
| ·研究现状 | 第44-45页 |
| ·代理环签密方案设计 | 第45-47页 |
| ·系统参数设置 | 第45页 |
| ·密钥生成 | 第45页 |
| ·代理密钥生成 | 第45-46页 |
| ·代理环签密 | 第46页 |
| ·解签密 | 第46页 |
| ·身份验证 | 第46-47页 |
| ·方案安全性分析 | 第47-48页 |
| ·不可伪造性 | 第47页 |
| ·匿名性 | 第47-48页 |
| ·不可否认性 | 第48页 |
| ·强壮性 | 第48页 |
| ·保密性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8章 总结 | 第49-51页 |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49页 |
| ·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