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诗话中的竟陵派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绪论 | 第6-16页 |
| 第一节 诗话整体概说 | 第6-11页 |
| 一、诗话的起源、定义与价值 | 第6-8页 |
| 二、诗话的分类与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第二节 竟陵诗派与明诗话全编 | 第11-16页 |
| 一、竟陵诗派 | 第11-13页 |
| 二、《明诗话全编》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竟陵派及其先导公安派诗论异同 | 第16-28页 |
| 第一节 公安三袁 | 第16-23页 |
| 一、肇开公安派的袁宗道与袁宏道 | 第16-21页 |
| 二、后继中坚——袁中道 | 第21-23页 |
| 第二节 公安竞陵两派诗论的异同 | 第23-28页 |
| 一、竟陵对公安的承继相沿 | 第23-24页 |
| 二、竟陵对公安理论的发展与批判 | 第24-28页 |
| 第二章 晚明时期竟陵派的文献研究 | 第28-47页 |
| 第一节 竟陵派主要成员诗论研究 | 第28-45页 |
| 一、钟惺 | 第28-36页 |
| 二、谭元春 | 第36-43页 |
| 三、蔡复一 | 第43-45页 |
| 第二节 竟陵派其他成员诗论研究 | 第45-47页 |
| 一、徐波 | 第45页 |
| 二、林古度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晚明时期竟陵派的影响 | 第47-64页 |
| 第一节 竟陵的正面影响与评价 | 第47-55页 |
| 一、复社 | 第47-49页 |
| 二、曹学佺 | 第49页 |
| 三、龙膺 | 第49-50页 |
| 四、凌义渠 | 第50-51页 |
| 五、赵士喆 | 第51-52页 |
| 六、陆云龙 | 第52-53页 |
| 七、陆时雍 | 第53-54页 |
| 八、贺贻孙 | 第54-55页 |
| 第二节 竟陵的负面影响与评价 | 第55-64页 |
| 一、钱谦益 | 第55-58页 |
| 二、陈子龙 | 第58-59页 |
| 三、许学夷 | 第59-60页 |
| 四、方以智 | 第60-62页 |
| 五、吴应箕 | 第62页 |
| 六、费经虞 | 第62-64页 |
| 结语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