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8-19页 |
| ·聚天冬氨酸改性合成 | 第8-9页 |
| ·聚天冬氨酸 | 第8-9页 |
| ·聚天冬氨酸改性合成 | 第9页 |
| ·聚天冬氨酸改性合成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水解开环改性方法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交联改性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共聚改性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改性合成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 ·生物矿化理论 | 第13-17页 |
| ·生物矿化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 ·蛋白质对碳酸钙矿化的调控作用 | 第15-16页 |
| ·生物矿化理论的启发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8页 |
| ·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 ·试剂 | 第19页 |
| ·仪器 | 第19-20页 |
| ·样品与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 ·水溶液蒸发法 | 第20页 |
| ·化学共沉淀法 | 第20-21页 |
| ·PAG合成方法 | 第21页 |
| ·PSID产率计算方法 | 第21页 |
| ·产品阻垢实验 | 第21-22页 |
| ·阻垢效率评价实验 | 第21-22页 |
| ·阻垢机理实验 | 第22页 |
| ·产物结构表征 | 第22-24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2-23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3页 |
| ·红外(FT-IR)分析 | 第23页 |
|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1H和~(13)C) | 第23-24页 |
| 第3章 天冬氨酸-谷氨酸预处理方法研究 | 第24-44页 |
| ·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结构及性质 | 第24-27页 |
| ·天冬氨酸结构及性质 | 第24-26页 |
| ·谷氨酸结构及性质 | 第26-27页 |
| ·水溶液蒸发法 | 第27-34页 |
| ·单相组分XRD分析 | 第28-29页 |
| ·水溶液蒸发样品FT-IR分析 | 第29-30页 |
| ·水溶液蒸发样品XRD分析 | 第30-32页 |
| ·水溶液蒸发样品SEM分析 | 第32-34页 |
| ·化学共沉淀法 | 第34-42页 |
| ·单相组分XRD分析 | 第34-39页 |
| ·化学共沉淀样品FT-IR分析 | 第39页 |
| ·化学共沉淀样品XRD分析 | 第39-41页 |
| ·化学共沉淀样品SEM分析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天冬氨酸-谷氨酸热缩共聚合成方法研究 | 第44-53页 |
| ·产物结构表征 | 第44-49页 |
| ·PAG样品FT-IR表征 | 第44-45页 |
| ·PAG样品核磁共振表征 | 第45-49页 |
| ·GLU/(ASP+GLU)化学计量数对PAG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反应温度对PAG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50页 |
| ·反应时间对PAG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PSID产率的计算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阻垢性能研究 | 第53-57页 |
| ·PAG剂量对阻垢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恒温时间对阻垢效率的影响 | 第54页 |
| ·恒温温度对阻垢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 ·钙离子浓度对阻垢效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6章 阻垢机理分析 | 第57-64页 |
| ·CaCO_3的成垢过程 | 第57页 |
| ·阻垢剂的阻垢机理 | 第57-58页 |
| ·阻垢机理实验研究 | 第58-62页 |
| ·碳酸钙XRD分析 | 第58-60页 |
| ·碳酸钙FT-IR分析 | 第60-61页 |
| ·碳酸钙SEM分析 | 第61-62页 |
| ·PAG抑制CaCO_3结垢阻垢机理分析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