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精细油藏描述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6页
第一章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第16-27页
   ·沉积时间单元的划分第16-20页
     ·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旋回性第16页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的原则第16-17页
     ·测井曲线优选第17-18页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方法第18-20页
   ·沉积时间单元的对比第20-27页
     ·沉积时间单元对比的原则和方法第20-23页
     ·沉积单元划分对比的方式(思想)第23-24页
     ·对比标志层第24页
     ·厚度发生变化井的处理第24-25页
     ·对比结果第25页
     ·地层特征第25-27页
第二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27-38页
   ·砂体展布特征第27页
     ·砂体垂向展布第27页
     ·砂体平面分布特征第27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27-31页
     ·测井解释模型建立第27-29页
     ·储层参数解释及物性分布特征第29-30页
     ·储层物性参数分布特征第30-31页
   ·储层非均质性第31-38页
     ·层间非均质性第31-33页
     ·平面非均质性第33-35页
     ·层内非均质性第35-38页
第三章 主力油层流动单元研究第38-46页
   ·流动单元的相关概念第38页
   ·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第38-46页
     ·升382 井区聚类分析第38-43页
     ·东12 井区分级与分类方法第43-46页
第四章 主力油层地质模型第46-58页
   ·油藏地质模型的概念及分类第46-51页
   ·储层三维地质随机建模技术及方法步骤第51-53页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工作第51-52页
     ·三维地质模型级次第52页
     ·确定模型网格大小的地质原则第52页
     ·井间参数预测模型的选择第52页
     ·建模步骤第52-53页
   ·地质模型的建立第53-57页
     ·构造模型第53页
     ·砂体模型第53-54页
     ·属性模型的建立第54-57页
   ·地质建模效果分析第57-58页
第五章 数值模拟与剩余油研究第58-67页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第58-61页
     ·沉积微相第58页
     ·沉积韵律第58-59页
     ·渗透率差异第59页
     ·非均质性第59-60页
     ·废弃河道第60页
     ·夹层第60-61页
     ·流动单元第61页
     ·微幅度构造第61页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开发因素第61-63页
   ·剩余油分布规律第63-64页
   ·数值模拟研究剩余油(剩余油的定量研究)第64-67页
     ·模型的建立第64-65页
     ·水驱历史拟合第65-67页
第六章 开发对策及经济评价第67-71页
   ·开发对策第67-68页
   ·经济评价第68-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页第78-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兴隆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测井评价研究
下一篇:大庆三肇地区扶杨油层剩余有利目标区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