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断陷下第三系地化特征及油气运移方向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23页 |
·地层特征 | 第12-16页 |
·白垩系地层 | 第13-14页 |
·下第三系地层 | 第14-16页 |
·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 | 第16-19页 |
·方正断陷的形成及演化 | 第16-18页 |
·方正断陷构造单元划分 | 第18-19页 |
·走滑构造特征 | 第19-23页 |
·走滑构造概念 | 第19页 |
·走滑构造的识别标志 | 第19-21页 |
·方正断陷的走滑构造特征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评价 | 第23-41页 |
·有效烃源岩的评价标准 | 第23-24页 |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24-36页 |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 第25-28页 |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 第28-31页 |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 | 第31-34页 |
·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 | 第34-35页 |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 第35-36页 |
·方正断陷烃源岩平面分布及有效烃源岩预测 | 第36-41页 |
·暗色泥岩厚度平面分布 | 第36-39页 |
·有机质成熟度平面分布 | 第39页 |
·有效烃源岩预测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 第41-51页 |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第41-44页 |
·原油物理性质 | 第41页 |
·原油族组成特征 | 第41-42页 |
·原油碳同位素特征 | 第42页 |
·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 | 第42-43页 |
·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 | 第43-44页 |
·煤成油地球化学特征 | 第44-45页 |
·油源分析 | 第45-51页 |
·油油对比 | 第45-47页 |
·油源对比 | 第47-51页 |
第四章 油气运移方向初步研究 | 第51-58页 |
·油气运移方法简介 | 第51-53页 |
·油气运移方向初步研究 | 第53-56页 |
·油气运移通道初步研究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 第58-59页 |
·烃源岩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58页 |
·断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有利勘探区预测 | 第59-62页 |
·生储盖组合特征 | 第59页 |
·有利含油气区预测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详细摘要 | 第68-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