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政府社会性规制的内涵和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一) 政府规制的内涵 | 第14-15页 |
1. 政府规制的内涵 | 第14页 |
2. 经济性规制的内涵 | 第14-15页 |
3. 社会性规制的内涵 | 第15页 |
(二) 政府规制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 政府社会性规制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 政府社会性规制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二、政府社会性规制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9-26页 |
(一) 制度越位或缺失: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 | 第19-23页 |
1.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0页 |
2. 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3. 企业理论 | 第21页 |
4. 诺斯的新制度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 | 第21-23页 |
(二) 外部性问题的存在:外部性理论体系 | 第23-24页 |
(三) 信息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 | 第24-26页 |
三、我国政府社会性规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以“三聚氰胺”案事件为例 | 第26-34页 |
(一) 企业外部性行为对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性规制提出了挑战 | 第26-27页 |
(二) 信息不充分对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性规制提出了挑战 | 第27-29页 |
(三) 我国相关制度缺失对社会性规制提出了挑战 | 第29-34页 |
1. 我国立法和执法体系的正式制度缺失 | 第29-31页 |
2. 我国立法和执法体系的非正式制度失效 | 第31-34页 |
四、发达国家的社会性规制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 | 第34-45页 |
(一) 发达国家的社会性规制经验 | 第34-36页 |
1. 美国的社会性规制经验 | 第34-35页 |
2. 日本的社会性规制经验 | 第35-36页 |
(二) 发达国家的社会性规制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 第36-38页 |
1. 正式制度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性规制法律体系 | 第36-37页 |
2. 非正式制度上:建立以责任与法制为基础的理念 | 第37页 |
3. 信息充分上: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政府规制模式 | 第37页 |
4. 外部性方面:建立独立、统一、权威的规制机构 | 第37-38页 |
(三) 我国政府社会性规制改革取向——建立“适度型”社会性规制模式 | 第38-45页 |
1. 建立“职能适度”的“有限政府”,实现多元共治规制模式 | 第41-42页 |
2. 建立“程序适度”的“责任政府”,体现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 | 第42-43页 |
3. 建立“对象适度”的“有序政府”,构建依法规制的法制环境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