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和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部分国家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模式 | 第12-13页 |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 第14页 |
·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归纳总结 | 第14页 |
·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效率准则为核心的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理论 | 第16-17页 |
·公平准则为核心的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理论 | 第17-18页 |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理论选择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历程 | 第20-23页 |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立 | 第20-21页 |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历程 | 第21-23页 |
第4章. 主要国家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借鉴和启示 | 第23-28页 |
·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其借鉴 | 第23-24页 |
·美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其借鉴 | 第24-26页 |
·日本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其借鉴 | 第26-27页 |
·主要国家个人所得税历史发展的逻辑和启示 | 第27-28页 |
第5章.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8-38页 |
·税制模式存在的缺陷 | 第28-29页 |
·违背了税收公平,不利于充分贯彻立法原则 | 第28页 |
·容易造成避税和逃税,导致税源流失 | 第28-29页 |
·易产生税收征管漏洞 | 第29页 |
·不利于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 | 第29页 |
·税基存在的缺陷 | 第29-32页 |
·福利收入 | 第30页 |
·多头收入 | 第30-31页 |
·转移收入 | 第31页 |
·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 | 第31页 |
·其他收入 | 第31-32页 |
·税率问题 | 第32-34页 |
·我国工资薪金超额累进税率对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有限 | 第32-33页 |
·工资薪金所得边际税率过高 | 第33页 |
·劳动所得名义税率高于非劳动所得的名义税率 | 第33-34页 |
·纳税单位问题 | 第34-36页 |
·忽略了纳税人家庭收入构成的差异 | 第35页 |
·忽略了纳税人家庭负担的差异 | 第35页 |
·不利于家庭夫妻间财务透明度 | 第35-36页 |
·费用扣除问题 | 第36-38页 |
·扣除标准的设计依据不充分 | 第36-37页 |
·扣除方法不一致 | 第37页 |
·同一性质不同收入项目费用扣除不同 | 第37页 |
·扣除标准不一致 | 第37-38页 |
第6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设想 | 第38-49页 |
·税制模式的改革 | 第38-40页 |
·税基的改革 | 第40-41页 |
·我国个人所得税"宽税基"的改革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 | 第40-41页 |
·考虑将"列举征税项目法"转变为"列举免税项目法" | 第41页 |
·税率结构的改革 | 第41-42页 |
·纳税单位的改革 | 第42-44页 |
·明确申报单位 | 第43页 |
·建设税收制度 | 第43页 |
·科学设计税率 | 第43-44页 |
·确立税前扣除标准 | 第44页 |
·费用扣除改革 | 第44-46页 |
·基本扣除费用要因人而异 | 第45页 |
·基本扣除费用要因地而异 | 第45-46页 |
·实行税收指数化调整 | 第46页 |
·税收减免和优惠改革 | 第46-49页 |
·应考虑取消部分减免项目 | 第47-48页 |
·将部分税收优惠项目划入基本扣除费用的项目 | 第48页 |
·保留必要的减免项目 | 第48-49页 |
第7章. 结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