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山雀的社会组织和配偶选择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Contents | 第14-17页 |
名词解释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8-49页 |
1. 鸟类的合作繁殖与婚外交配 | 第18-29页 |
·地山雀的合作繁殖与亲缘选择 | 第19-20页 |
·鸟类的婚外交配 | 第20-29页 |
2. 合作繁殖系统中的近交现象与回避机制 | 第29-49页 |
·社会组织的概念 | 第29-30页 |
·近交现象 | 第30-49页 |
第二章 地山雀研究概述 | 第49-55页 |
1. 鸟种描述及分类争议 | 第49-50页 |
2. 研究点生态特征 | 第50-52页 |
3. 野外研究方法 | 第52-55页 |
·个体标记和测量 | 第52-53页 |
·血样的采集和保存 | 第53-54页 |
·行为学数据收集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婚外交配与配偶选择 | 第55-76页 |
1. 概述 | 第55-57页 |
·鸟类的性别鉴定 | 第55-56页 |
·个体亲权鉴定 | 第56-5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7-64页 |
·研究点和种群 | 第57-58页 |
·野外工作 | 第58页 |
·实验室工作 | 第58-61页 |
·亲权分析 | 第61-62页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62页 |
·影响雌性婚外交配的因素 | 第62-64页 |
3. 研究结果 | 第64-72页 |
·尕海地山雀种群的亲权认定和分析 | 第64-65页 |
·基于杂合度的雌鸟配偶选择 | 第65-69页 |
·繁殖同步性与婚外交配 | 第69-71页 |
·巢间距与婚外交配 | 第71-72页 |
4. 讨论 | 第72-76页 |
·基于杂合度的雌鸟配偶选择 | 第72-73页 |
·繁殖同步性与婚外交配 | 第73-74页 |
·巢间距与婚外交配 | 第74-76页 |
第四章 近交现象和近交回避机制 | 第76-92页 |
1. 概述 | 第76-79页 |
·合作繁殖中的近交及回避机制 | 第76-77页 |
·近交衰退与遗传杂合度 | 第77-7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9-82页 |
·研究点和种群 | 第79页 |
·野外工作 | 第79-80页 |
·实验室工作 | 第80页 |
·个体间亲缘度系数的计算 | 第80页 |
·近交程度的划分 | 第80-81页 |
·近交回避机制的检验 | 第81页 |
·近交回避与遗传杂合度 | 第81-82页 |
3. 研究结果 | 第82-85页 |
·种群中近交的发生水平 | 第82-83页 |
·基于亲缘度的近交回避 | 第83-85页 |
·近交回避与遗传杂合度 | 第85页 |
4. 讨论 | 第85-92页 |
·地山雀种群中的近交 | 第85-87页 |
·婚外交配与近交回避 | 第87-89页 |
·近交回避与遗传杂合度 | 第89-92页 |
第五章 扩散模式和冬季社会组织 | 第92-101页 |
1. 概述 | 第92-9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93-94页 |
·研究点和种群 | 第93页 |
·野外工作 | 第93页 |
·实验室工作 | 第93-94页 |
3. 结果 | 第94-99页 |
·繁殖后扩散 | 第94-98页 |
·冬季社会组织 | 第98-99页 |
4. 讨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8页 |
博士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