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线:从合成、表征到金属氧化物/碳化物纳米结构的设计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纳米材料及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线的研究进展第13-59页
   ·纳米晶体材料概述第13-31页
     ·纳米材料的定义第13-14页
     ·纳米材料的特性第14-16页
       ·表面效应第14页
       ·体积效应第14-15页
       ·量子效应第15-16页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第16页
     ·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第16-18页
       ·光学性质第16页
       ·电学性质第16-17页
       ·催化活性和敏感特征第17-18页
       ·光催化性质第18页
     ·一维纳米材料第18-31页
       ·一维纳米材料介绍第18-19页
       ·一维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应用第19-24页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第24-31页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物及其一维纳米结构第31-43页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物的定义第31-32页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物的特性及应用第32-36页
     ·有机-无机杂化一维纳米结构的特性第36-39页
     ·有机-无机杂化一维纳米结构的合成第39-43页
   ·本论文的选题及主要内容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59页
第二章 试剂与实验方法第59-63页
   ·实验试剂及规格第59-60页
   ·表征方法第60-61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60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X测试(SEM & EDS)第60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选区电子衍射测试(TEM & SAED)第60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第60页
     ·热分析(TG/DSC/DTA)第60-61页
     ·元素分析第61页
     ·红外光谱(IR)第61页
     ·拉曼光谱(Raman)第61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61页
     ·氮气等温吸附第61页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1-62页
   ·碳化钼催化剂用于甲醇分解制氢气的性能测试第62-63页
第三章 GeO_x/ethylenediamine纳米线的结构表征第63-80页
   ·引言第63-64页
   ·合成与表征方法第64-65页
     ·合成步骤第64页
     ·表征方法第64-65页
   ·GeO_x/EDA纳米线的结构表征第65-72页
     ·GeO_x/EDA纳米线的形貌表征第65页
     ·GeO_x/EDA纳米线的晶体结构解析第65-69页
     ·GeO_x/EDA纳米线的周期性亚纳米结构第69-72页
   ·GeO_x/EDA纳米线的量子效应与性质第72-76页
     ·GeO_x/EDA纳米线的亚纳米结构与量子效应第72-74页
     ·GeO_x/EDA纳米线的光致荧光性质第74-75页
     ·GeO_x/EDA纳米线的其它性质第75-76页
   ·本章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第四章 GeO_x/ethylenediamine纳米线的生长规律与机理第80-97页
   ·引言第80页
   ·实验部分第80-81页
     ·合成步骤第80-81页
     ·表征方法第81页
   ·GeO_x/EDA纳米线的生长规律第81-91页
       ·反应时间第82页
       ·反应温度第82-83页
       ·有机胺种类第83-88页
       ·金属氧化物助剂第88-91页
   ·GeO_x/EDA纳米线的生长机理(Fe_2O_3-Assisted Surface-Solution-Solid mechanism)第91-92页
   ·拓展合成MoO_2/EDA纳米片第92-94页
   ·本章结论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第五章 MoO_x/amine纳米线的合成第97-118页
   ·引言第97-98页
   ·合成与表征方法第98-99页
     ·合成步骤第98-99页
     ·表征方法第99页
   ·Mo_3O_(10)(C_6H_8N)_2·2H_2O纳米线的表征第99-100页
   ·Mo_3O_(10)(C_6H_8N)_2·2H_2O纳米线的生长规律第100-106页
       ·生长过程第100-102页
       ·苯胺与钼的摩尔比第102-104页
       ·反应体系pH值第104-105页
       ·反应温度第105-106页
   ·MoO_x/1,6-hexandiamine和MoO_x/imidazole纳米线第106-107页
   ·MoO_x/polyaniline纳米管/线的可控合成第107-109页
   ·MoO_x纳米线的初步探索第109-112页
   ·本章结论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第六章 基于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线设计一维纳米氧化物第118-135页
   ·引言第118-119页
   ·合成与表征方法第119-120页
     ·合成步骤第119页
     ·表征方法第119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19-120页
   ·GeO_2纳米线的表征第120-121页
   ·MoO_2/C纳米线的表征第121-124页
   ·MoO_2/C纳米结构的形成规律第124-128页
   ·MoO_2/C纳米线的储锂性能第128-131页
   ·本章结论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5页
第七章 基于有机-无机杂化物制备多孔碳化钼纳米线第135-157页
   ·引言第135-137页
   ·合成与表征方法第137-138页
     ·合成步骤第137-138页
     ·表征方法第138页
     ·催化性能测试第138页
   ·Mo_2C纳米线的表征第138-143页
   ·Mo_2C纳米线的合成规律第143-147页
       ·焙烧条件第143-145页
       ·不同前驱体第145-147页
   ·Mo_2C纳米线的催化性能第147-149页
   ·基于有机-无机杂化物合成碳化钼的量产初步探索第149-150页
   ·本章结论第150-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7页
第八章 负载型碳化钼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第157-175页
   ·引言第157-159页
   ·合成与表征方法第159-160页
     ·合成步骤第159页
     ·表征方法第159页
     ·催化性能测试第159-160页
   ·负载型Mo_2C催化剂的表征第160-163页
   ·有机-无机杂化物对合成负载型Mo_2C的作用第163-165页
   ·负载型Mo_2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165-170页
   ·本章结论第170-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5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75-178页
   ·论文结论第175-177页
   ·展望第177-178页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第178-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压痕过程的多尺度准连续介质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反应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