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导论 | 第7-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研究中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 第13-14页 |
2 全球金融危机和信用风险关系分析 | 第14-18页 |
·信用风险概述 | 第14-16页 |
·信用风险 | 第14-15页 |
·信用风险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全球金融危机和信用风险关系 | 第16-18页 |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 第16-17页 |
·信用风险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 第17-18页 |
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演进 | 第18-21页 |
·资产风险管理模式 | 第18页 |
·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 第18-19页 |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 第19页 |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 第19-21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 第21-35页 |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21-29页 |
·银行资产质量较差 | 第21-23页 |
·资本充足率较低 | 第23-24页 |
·银行资产结构不合理 | 第24页 |
·盈利性较差 | 第24-25页 |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 第25-29页 |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 第29页 |
·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 第29-31页 |
·信用风险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1-32页 |
·信用衍生品市场不发达 | 第32页 |
·完善的信用风险监管体系尚未建立 | 第32-35页 |
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35-52页 |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 第35-36页 |
·建立统一和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数据库 | 第35-36页 |
·引进或创立适合我国自身特点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 | 第36页 |
·培育信用风险管理专家化人才 | 第36页 |
·积极合理地运用信用衍生产品 | 第36-42页 |
·信用衍生产品的功能 | 第36-38页 |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信用衍生产品的种类 | 第38-40页 |
·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 第40-41页 |
·在我国运用信用衍生产品的建议 | 第41-42页 |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风险管理 | 第42-47页 |
·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缓解住房供需矛盾 | 第43-44页 |
·建立完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 | 第44-45页 |
·积极适度地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 第45-47页 |
·外部监管体系,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 | 第47-49页 |
·外部监管体系的完善 | 第47-49页 |
·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 | 第49页 |
·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 | 第49-52页 |
·建立健全信用中介机构,为商业银行信用体制建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 第50页 |
·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第50-51页 |
·完善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