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光催化还原CO_2原理与光催化体系组成 | 第9-11页 |
1.3 均相光催化还原CO_2体系的性能评价 | 第11-12页 |
1.4 CO_2的分子结构和光催化还原CO_2化学过程 | 第12-13页 |
1.4.1 CO_2的分子结构 | 第12-13页 |
1.4.2 光催化还原CO_2化学过程 | 第13页 |
1.5 光催化还原CO_2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5.1 过渡金属配合物光催化还原CO_2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5.2 半导体与分子催化剂混合光催化还原CO_2体系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6 论文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硫化镉纳米晶体和双核钴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 第22-32页 |
2.1 绪论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2.2.3 硫化镉纳米晶体与双核钴配合物的表征方法 | 第24-25页 |
2.2.3.1 高分辨场发射透射电镜(HRTEM) | 第24页 |
2.2.3.2 智能X射线衍射仪(XRD) | 第24页 |
2.2.3.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 第24-25页 |
2.2.3.4 电化学工作站 | 第25页 |
2.2.3.5 高分辨质谱仪 | 第25页 |
2.2.3.6 核磁共振波谱仪 | 第25页 |
2.2.4 硫化镉纳米晶体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4.1 CdS-OA的制备 | 第25页 |
2.2.4.2 CdS-MPA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4.3 CdS-MPAH的制备 | 第26页 |
2.2.4.4 CdS-BF_4 的制备 | 第26页 |
2.2.4.5 硫化镉纳米晶体浓度的计算方法 | 第26页 |
2.2.5 双核钴配合物(Co_2L)的合成 | 第26-27页 |
2.2.5.1 单Boc酸酐保护的三(2-氨基乙基)胺的合成 | 第27页 |
2.2.5.2 含氮大环配体L·8HClO_4 的合成 | 第27页 |
2.2.5.3 Co_2L的合成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2.3.1 硫化镉纳米晶体(CdS-MPA)的形貌表征 | 第27-28页 |
2.3.2 硫化镉纳米晶体(CdS-MPA)的相结构表征 | 第28-29页 |
2.3.3 双核钴配合物(Co_2L)的结构表征 | 第29-30页 |
2.3.3.1 单Boc酸酐保护的三(2-氨基乙基)胺的结构表征 | 第29页 |
2.3.3.2 含氮大环配体(L·8HClO_4)的结构表征 | 第29页 |
2.3.3.3 双核钴配合物(Co_2L)的质谱表征 | 第29-30页 |
2.3.4 双核钴配合物(Co_2L)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 第30页 |
2.3.5 双核钴配合物Co_2L的电化学表征 | 第30页 |
2.3.6 光催化体系能带结构的确定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硫化镉纳米晶体和双核钴配合物自组装体系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性能研究 | 第32-52页 |
3.1 绪论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3页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3.2.3 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评价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0页 |
3.3.1 光催化还原CO_2体系筛选 | 第34-35页 |
3.3.2 光催化还原CO_2体系各组分作用探究 | 第35-38页 |
3.3.3 CO_2还原为CH_4的反应机制探究 | 第38-39页 |
3.3.4 光催化体系的碳平衡 | 第39页 |
3.3.5 CdS-MPA与 Co_2L静电吸引作用的探究 | 第39-42页 |
3.3.5.1 硫化镉纳米晶体的表面电性对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5.2 CdS-MPA/Co_2L组装体粒径变化与CO产量关系 | 第40-42页 |
3.3.6 CdS-MPA与 Co_2L静电吸引作用形成的组装体的探究 | 第42-46页 |
3.3.6.1 CdS-MPA/Co_2L组装体的ICP-MS测试 | 第43页 |
3.3.6.2 CdS-MPA/Co_2L组装体红外光谱测试 | 第43-44页 |
3.3.6.3 CdS-MPA/Co_2L组装体的LC-MS测试 | 第44页 |
3.3.6.4 CdS-MPA/Co_2L组装体的Zeta电位表征 | 第44-45页 |
3.3.6.5 CdS-MPA/Co_2L组装体的相结构表征 | 第45-46页 |
3.3.6.6 CdS-MPA/Co_2L组装体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 第46页 |
3.3.7 体系中未组装Co_2L的稳定性探究 | 第46-47页 |
3.3.8 组装体内CdS-MPA与 Co_2L之间的电子转移探究 | 第47-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2-53页 |
4.2 工作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