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0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光子晶体传感器的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1.2.1 光子晶体传感器的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1.2.2 光子晶体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 第14-18页 |
1.3 光子晶体传感器的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 第23-27页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7-29页 |
1.6 参考文献 | 第29-40页 |
第二章 基于光子晶体平板的缺陷微腔以及固体微环谐振腔激光器结构设计与传感性能研究 | 第40-72页 |
2.1 引言 | 第40-41页 |
2.2 光子晶体H2微腔的设计与传感性能研究 | 第41-49页 |
2.2.1 光子晶体W1波导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41-42页 |
2.2.2 光子晶体H2微腔的设计与性能优化 | 第42-46页 |
2.2.3 优化的光子晶体H2微腔的传感性能研究 | 第46-49页 |
2.3 光子晶体中心缺陷微腔的设计与压力传感性能研究 | 第49-55页 |
2.3.1 中心缺陷微腔的设计与性能优化 | 第49-51页 |
2.3.2 光子晶体压力传感器在水平方向的结构变化与传感性能研究 | 第51-53页 |
2.3.3 光子晶体压力传感器在垂直方向的结构变化与传感性能研究 | 第53-55页 |
2.4 光子晶体L3微腔的优化设计 | 第55-58页 |
2.5 基于回音壁模式的微环激光器的制作与实验测试装置以及传感性能研究 | 第58-65页 |
2.5.1 固体微环激光器的制作 | 第58-60页 |
2.5.2 微环激光器性能研究的实验测试装置 | 第60-61页 |
2.5.3 基于回音壁模式的微环激光器的传感性能测试与讨论 | 第61-65页 |
2.6 小结 | 第65-66页 |
2.7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第三章 基于光子晶体平板的多束纳米线微腔的设计与传感性能研究 | 第72-92页 |
3.1 引言 | 第72-73页 |
3.2 光子晶体渐变纳米槽多束纳米线微腔的设计与传感性能研究 | 第73-80页 |
3.2.1 光子晶体单束纳米线的设计与参数优化 | 第73-76页 |
3.2.2 光子晶体渐变纳米槽多束纳米线结构的设计以及传感性能优化 | 第76-79页 |
3.2.3 光子晶体渐变纳米槽多束纳米线的传感性能测试 | 第79-80页 |
3.3 光子晶体渐变耦合纳米线微腔的设计与传感性能研究 | 第80-85页 |
3.3.1 光子晶体耦合纳米线微腔设计与参数优化 | 第80-83页 |
3.3.2 优化的光子晶体耦合纳米线微腔的传感性能测试 | 第83-85页 |
3.4 小结 | 第85-86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第四章 高性能光子晶体分束器的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92-114页 |
4.1 引言 | 第92页 |
4.2 光子晶体60°弯曲波导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 第92-100页 |
4.3 光子晶体1×4功率分束器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100-106页 |
4.4 光子晶体1×3功率分束器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106-108页 |
4.5 小结 | 第108-109页 |
4.6 参考文献 | 第109-114页 |
第五章 高性能分束器与光子晶体微腔的集成设计与阵列传感性能研究 | 第114-130页 |
5.1 引言 | 第114页 |
5.2 基于光子晶体L3微腔的集成阵列设计以及传感性能研究 | 第114-118页 |
5.2.1 基于光子晶体L3微腔的集成阵列模型的设计 | 第114-116页 |
5.2.2 基于光子晶体L3微腔的集成阵列传感的性能研究 | 第116-118页 |
5.3 基于光子晶体耦合纳米线微腔的集成阵列设计以及传感性能研究 | 第118-124页 |
5.3.1 光子晶体耦合纳米线微腔的设计 | 第119-120页 |
5.3.2 基于光子晶体波导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120-122页 |
5.3.3 基于光子晶体耦合纳米线微腔的集成阵列传感性能研究 | 第122-124页 |
5.4 小结 | 第124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124-13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4页 |
6.1 本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30-132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32-134页 |
缩略语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 第138-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