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理论支持及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1.2.1 TRIZ与QFD、类比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2.2 遗传算法及其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3 智能割草机装置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框架 | 第14-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章节安排和组织构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TRIZ、QFD、ABD基本理论与分析 | 第17-36页 |
§2.1 TRIZ基本理论分析 | 第17-27页 |
2.1.1 TRIZ基本理论体系 | 第17页 |
2.1.2 产品进化技术理论分析 | 第17-22页 |
2.1.3 产品功能结构模型分析 | 第22-24页 |
2.1.4 TRIZ解决冲突的一般过程 | 第24-27页 |
§2.2 QFD理论与分析 | 第27-29页 |
2.2.1 QFD简介 | 第27页 |
2.2.2 QFD的四阶模式 | 第27-28页 |
2.2.3 质量屋的构建 | 第28页 |
2.2.4 QFD问题解决过程 | 第28-29页 |
§2.3 类比设计作用原理 | 第29-31页 |
2.3.1 类比设计简介 | 第29-30页 |
2.3.2 情景类比作用原理 | 第30-31页 |
§2.4 基于遗传算法的原理解方案综合与评价 | 第31-35页 |
2.4.1 遗传算法模型 | 第31-32页 |
2.4.2 基于遗传算法的原理综合流程 | 第32-34页 |
2.4.3 产品创新方案分功能求解与合成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功能定量类比在概念集成创新设计上的研究与应用 | 第36-51页 |
§3.1 集成创新研究的价值意义 | 第36页 |
§3.2 功能类比源设计作用原理 | 第36-37页 |
§3.3 功能类比作用原理 | 第37-41页 |
3.3.1 产品功能模型和用户需求权重 | 第38-39页 |
3.3.2 产品功能定量相似类比建立 | 第39-41页 |
§3.4 基于TRIZ、QFD及功能类比的概念设计过程模型 | 第41-42页 |
§3.5 工程实例应用分析 | 第42-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TRIZ、QFD及功能特征基因类比的概念创新设计过程模型 | 第51-59页 |
§4.1 设计模型提出背景 | 第51-52页 |
§4.2 功能特征定义 | 第52-53页 |
§4.3 功能基因模型概述 | 第53-56页 |
4.3.1 基因工程与功能原理设计 | 第53-54页 |
4.3.2 产品功能基因模型 | 第54页 |
4.3.3 基因表达 | 第54页 |
4.3.4 基因进化模式 | 第54-55页 |
4.3.5 基因转录与翻译 | 第55-56页 |
§4.4 功能原理创新设计过程模型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工程设计实例验证 | 第59-82页 |
§5.1 智能割草机装置问题描述 | 第59页 |
§5.2 功能结构模型建立 | 第59-63页 |
5.2.1 黑箱模型建立及功能分解 | 第59-60页 |
5.2.2 构建产品子功能链并聚合 | 第60-63页 |
§5.3 基于QFD的功能冲突发现 | 第63-69页 |
5.3.1 割草机使用问题及用户需求分析 | 第63-64页 |
5.3.2 分析求解质量屋 | 第64-65页 |
5.3.3 物理冲突和技术冲突的求解 | 第65-69页 |
§5.4 智能割草机技术进化路线分析及功能元求解 | 第69-72页 |
§5.5 智能割草机方案综合与评价 | 第72-81页 |
5.5.1 智能割草机器人创新方案综合 | 第72-78页 |
5.5.2 智能割草机方案评价 | 第78-79页 |
5.5.3 新型智能割草机概念结构创新 | 第79-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9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