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汽车 AFS 系统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驾驶员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3 AFS 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汽车 AFS 系统的基本原理研究 | 第15-31页 |
2.1 AFS 系统概述 | 第15-18页 |
2.1.1 AFS 系统的基本功能 | 第15-16页 |
2.1.2 AFS 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16-17页 |
2.1.3 AFS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2 AFS 车灯水平方向转角规律 | 第18-26页 |
2.2.1 汽车安全制动距离 | 第19-21页 |
2.2.2 安全制动距离与汽车车速的曲线拟合 | 第21-24页 |
2.2.3 车灯水平转角的计算 | 第24-26页 |
2.3 AFS 车灯垂直方向转角规律 | 第26-30页 |
2.3.1 车灯垂直转角计算 | 第26-28页 |
2.3.2 前照灯垂直转角计算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汽车 AFS 系统建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31-40页 |
3.1 汽车 AFS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3.2 模糊控制算法研究 | 第32-39页 |
3.2.1 模糊控制理论简介 | 第33-34页 |
3.2.2 汽车 AFS 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4-39页 |
3.2.3 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 AFS 模型建立 | 第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汽车驾驶员模型的建立 | 第40-52页 |
4.1 驾驶员模型的发展 | 第40-44页 |
4.1.1 传统控制理论驾驶员模型 | 第40-41页 |
4.1.2 现代控制理论驾驶员模型 | 第41-44页 |
4.2 预瞄最优曲率驾驶员模型 | 第44-45页 |
4.3 模糊——PID 控制驾驶员模型 | 第45-51页 |
4.3.1 模糊——PID 控制理论研究 | 第45-47页 |
4.3.2 模糊——PID 控制器 | 第47-50页 |
4.3.3 模糊—PID 控制驾驶员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基于驾驶员模型的汽车 AFS 系统仿真研究 | 第52-59页 |
5.1 Matlab/simulink 和 Carsim 联合仿真软件 | 第52-53页 |
5.2 基于 Matlab/Simulink 与 CarSim 的联合仿真 | 第53-58页 |
5.2.1 模糊—PID 控制驾驶员模型的仿真 | 第53-56页 |
5.2.2 基于驾驶员模型的汽车 AFS 系统实际工况仿真 | 第56-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