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材论文--体育、游戏论文

大班幼儿在主题建构游戏中的合作性挫折反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8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1 师幼迫切需要合作性挫折的合理应对方式第12页
        1.1.2 主题建构游戏作为媒介的现实可能第12页
        1.1.3 幼小衔接的重要保障第12-13页
    1.2 核心概念界定第13-15页
        1.2.1 合作第13页
        1.2.2 挫折反应第13-14页
        1.2.3 合作性挫折反应第14页
        1.2.4 主题建构游戏第14页
        1.2.5 主题建构游戏中的合作性挫折反应第14-15页
    1.3 相关研究综述第15-23页
        1.3.1 合作的研究第15-18页
        1.3.2 国外挫折的研究第18-19页
        1.3.3 国内挫折的研究第19-20页
        1.3.4 挫折应对类型研究第20-22页
        1.3.5 大班幼儿在主题建构游戏中的合作性挫折反应现状总体评述第22-23页
    1.4 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1.4.1 理论意义第23页
        1.4.2 实践意义第23-24页
    1.5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第24-28页
        1.5.1 研究的目标第24页
        1.5.2 研究的内容第24页
        1.5.3 研究的方法第24-26页
        1.5.4 研究实施第26-28页
2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2.1 消极情绪反应调查结果及分析第29-30页
    2.2 消极行为反应调查结果及分析第30-31页
    2.3 积极行为反应调查结果及分析第31-32页
    2.4 防卫机制调查结果及分析第32-33页
3 幼儿在主题建构游戏中的合作性挫折反应特点第33-46页
    3.1 消极情绪反应特点第33-38页
        3.1.1 幼儿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弱第33-34页
        3.1.2 幼儿对他人情感的认知能力弱第34-35页
        3.1.3 受挫后幼儿较少用语言向对方及第三方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第35-38页
    3.2 消极行为反应特点第38-41页
        3.2.1 幼儿面对不同的同伴会出现不同的消极行为反应第38-39页
        3.2.2 消极行为反应比积极行为反应发生率高第39-40页
        3.2.3 社会价值取向引发幼儿不同行为反应第40-41页
    3.3 积极行为反应特点第41-43页
        3.3.1 幼儿具有积极行为反应且最终化解挫折第41页
        3.3.2 合作性挫折化解过程中存在单方努力现状第41-42页
        3.3.3 第三方幼儿对挫折方幼儿提供帮助第42-43页
    3.4 防卫机制运用的特点第43-46页
        3.4.1 幼儿使用防卫机制的频率极低第43-44页
        3.4.2 幼儿具有学习运用防卫机制的潜能第44页
        3.4.3 建设性防卫机制反应没有出现第44-46页
4 幼儿在主题建构游戏中的合作性挫折反应影响因素第46-61页
    4.1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第46-47页
        4.1.1 幼儿意志力助推幼儿合作性挫折化解第46页
        4.1.2 判断的不准确性限制幼儿的表达第46-47页
        4.1.3 大班幼儿移情水平有所提高,但自我中心意识依旧存在第47页
    4.2 主题建构游戏的特殊性第47-48页
        4.2.1 大班幼儿搭建技能影响挫折行为反应第47-48页
        4.2.2 大班幼儿合作认知程度影响挫折行为反应第48页
    4.3 大班父母教养观念第48-53页
        4.3.1 父母对合作策略认知零散、匮乏第48-49页
        4.3.2 父母引导幼儿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意识不够第49页
        4.3.3 大部分父母缺乏对幼儿实施情感认知的教育第49-50页
        4.3.4 父母对幼儿的情绪管理方法单一第50-51页
        4.3.5 父母对挫折防卫机制认知不了解第51-52页
        4.3.6 父母对幼儿合作性挫折的系统梳理意识薄弱第52页
        4.3.7 父母对合作性挫折教育意义的认识不清楚第52-53页
    4.4 教师教育观念及引导方式第53-60页
        4.4.1 大班教师不具有系统性的合作策略第53-54页
        4.4.2 大班教师对合作性挫折意义认知局限甚至偏激第54-55页
        4.4.3 大班教师调节幼儿消极情绪方法单一第55-56页
        4.4.4 大班教师根据突发事件对幼儿实施情感认知教育第56-57页
        4.4.5 大班教师不重视主题建构游戏中的合作性挫折教育第57-58页
        4.4.6 大班教师对挫折教育的概念不清晰第58-59页
        4.4.7 大班教师没有建立挫折防卫机制意识第59-60页
    4.5 城市化进程与电子网络的影响第60-61页
        4.5.1 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第60页
        4.5.2 电子网络的影响第60-61页
5 提升大班幼儿在主题建构游戏中的合作性挫折反应策略第61-68页
    5.1 幼儿园策略第61-62页
        5.1.1 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建构材料第61页
        5.1.2 幼儿园为幼儿创设情绪屋第61页
        5.1.3 幼儿园组织教师和家长接受理论培训第61-62页
        5.1.4 幼儿园邀请父母实地观摩学习第62页
        5.1.5 班级教师固定制与走班制相结合第62页
    5.2 教师策略第62-65页
        5.2.1 主题建构游戏中的教育策略第62-65页
        5.2.2 日常中的教育策略第65页
    5.3 父母策略第65-68页
        5.3.1 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第65-66页
        5.3.2 创设合作游戏、挫折游戏、情绪游戏供幼儿体验第66页
        5.3.3 对幼儿合作性挫折成长有合理的期望第66页
        5.3.4 正确对待幼儿的消极情绪第66-67页
        5.3.5 对幼儿进行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第67页
        5.3.6 亲子共同记录合作性挫折成长故事第67页
        5.3.7 正确引导幼儿认知电子网络第67-68页
6 结论第68-70页
    6.1 研究结果及分析第68页
    6.2 研究结论的教育启示第68-69页
    6.3 创新与不足第69-70页
        6.3.1 创新之处第69页
        6.3.2 不足之处第69-70页
7 参考文献第70-72页
8 附录第72-86页
9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2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NJ银行网络信贷业务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