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4-21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14-21页 |
| 2.2.1 记录临床特征 | 第14页 |
| 2.2.2 病理学检查 | 第14-15页 |
| 2.2.3 鼻窦CT平扫 | 第15-19页 |
| 2.2.4 质量控制 | 第19页 |
| 2.2.5 血常规检测 | 第19页 |
| 2.2.6 统计学方法 | 第19-21页 |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21-28页 |
| 3.1 临床特征 | 第21-23页 |
| 3.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3-24页 |
| 3.3 ROC曲线分析 | 第24-26页 |
| 3.3.1 ROC曲线 | 第24-25页 |
| 3.3.2 选择合适的诊断截断值 | 第25-26页 |
| 3.4 鼻窦CT与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页 |
| 3.5 GOSS-E与ECRS病程、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28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28-3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2-33页 |
| 5.1 结论 | 第32页 |
| 5.2 下一歩研究方向 | 第32-33页 |
| 第6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33-34页 |
| 6.1 创新性 | 第33页 |
| 6.2 局限性 | 第33-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 综述 | 第39-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