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论文--线路保护论文

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继电保护原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28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4页
        1.2.1 新能源电力外送系统保护配置与整定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传统纵联保护适应性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3 送出线路保护新原理研究现状第20-24页
    1.3 论文研究思路第24-26页
    1.4 论文主要工作第26-28页
第2章 新能源电力外送系统保护配置与整定第28-40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新能源电力外送系统主接线第28-29页
    2.3 新能源电力外送系统故障特性第29-32页
        2.3.1 新能源电源及场站短路电流特征第29-31页
        2.3.2 新能源电源最大短路电流简化计算方法第31-32页
    2.4 汇集线路保护配置与整定第32-36页
        2.4.1 保护方案确定第33-35页
        2.4.2 保护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第35-36页
    2.5 送出线路保护配置方案第36-38页
        2.5.1 现有保护配置方案缺陷分析第36-38页
        2.5.2 保护配置新原则第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新能源电源对传统纵联保护的影响机理第40-70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纵联方向保护适应性分析第40-53页
        3.2.1 逆变型电源等效序突变量阻抗第40-45页
        3.2.2 故障分量方向元件动作性能第45-47页
        3.2.3 仿真与录波数据验证第47-53页
    3.3 纵联距离保护适应性分析第53-60页
        3.3.1 工频量阻抗元件动作性能第53-57页
        3.3.2 仿真验证第57-60页
    3.4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适应性分析第60-68页
        3.4.1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动作性能第61-64页
        3.4.2 仿真验证第64-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基于波形特征的送出线路保护新原理第70-89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不同电源暂态电流波形特征分析第70-72页
        4.2.1 同步发电机第70-71页
        4.2.2 逆变型电源第71-72页
        4.2.3 双馈风机第72页
    4.3 基于暂态电流波形相关性的纵联保护第72-74页
        4.3.1 相关性度量方法第73页
        4.3.2 保护判据构造及实现第73-74页
    4.4 仿真和录波数据分析与验证第74-88页
        4.4.1 不同场站类型、故障位置及故障类型第75-82页
        4.4.2 不同过渡电阻第82-85页
        4.4.3 不同采样频率、数据窗长和噪声强度第85-87页
        4.4.4 基于录波数据的保护性能验证第87-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实用化场景下新原理保护性能提升对策第89-120页
    5.1 引言第89页
    5.2 CT饱和对保护影响分析及对策第89-96页
        5.2.1 CT饱和时励磁电流波形特征第90-92页
        5.2.2 CT饱和对保护影响分析第92-93页
        5.2.3 CT饱和检测方法第93-94页
        5.2.4 仿真验证第94-96页
    5.3 送出线路发生发展性故障时保护性能第96-102页
        5.3.1 发展性故障下保护动作行为第97-98页
        5.3.2 仿真验证第98-102页
    5.4 送出线路发生转换性故障时保护性能第102-109页
        5.4.1 转换性故障下保护动作行为第102-104页
        5.4.2 仿真验证第104-109页
    5.5 送出线路出现多点T接时保护动作方程构造第109-118页
        5.5.1 保护新动作方程第109-110页
        5.5.2 仿真验证第110-118页
    5.6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0-122页
    6.1 论文工作结论第120-121页
    6.2 未来研究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30-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作者简介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雾霾天气条件下光伏电站功率预测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海上波浪能与风能互补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