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4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 填料网络的研究概况 | 第18-24页 |
1.2.1 填充量对填料网络的影响 | 第19页 |
1.2.2 填充体系对填料网络的影响 | 第19-22页 |
1.2.3 制备流程对填料网络的影响 | 第22-24页 |
1.2.4 化学修饰对填料网络的影响 | 第24页 |
1.3 填料-基材界面热阻的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1.3.1 材料结构对界面热阻的影响 | 第25-26页 |
1.3.2 化学修饰对界面热阻的影响 | 第26-27页 |
1.4 导热模型的研究概况 | 第27-31页 |
1.4.1 粒子填料模型 | 第27-28页 |
1.4.2 考虑填料形状的粒子导热模型 | 第28-29页 |
1.4.3 纤维状填料模型 | 第29页 |
1.4.4 片状填料模型 | 第29页 |
1.4.5 综合模型 | 第29-31页 |
1.5 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创新点 | 第31-34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6.2 研究方案 | 第32-33页 |
1.6.3 创新点 | 第33-34页 |
第2章 单一填充六方氮化硼/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计算 | 第34-47页 |
2.1 引言 | 第34-36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36-41页 |
2.2.1 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2.2.2 计算流程 | 第38-41页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1-46页 |
2.3.1 模型验证 | 第41-43页 |
2.3.2 参数分析 | 第43-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混合填充石墨烯-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计算 | 第47-64页 |
3.1 引言 | 第47-49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49-56页 |
3.2.1 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3.2.2 计算流程 | 第51-56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6-63页 |
3.3.1 模型验证 | 第56-58页 |
3.3.2 参数分析 | 第58-62页 |
3.3.3 等效热导率方程的简化 | 第62-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64-81页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5-68页 |
4.2.1 实验所用原料与仪器 | 第65-66页 |
4.2.2 样品制备 | 第66-68页 |
4.2.3 样品表征 | 第68页 |
4.3 SRGO/epoxy复合材料表征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8-74页 |
4.3.1 SRGO还原程度及其微观结构 | 第68-70页 |
4.3.2 SRGO/epoxy复合材料热导率 | 第70-71页 |
4.3.3 热导率变化趋势的影响机制 | 第71-74页 |
4.4 GF/epoxy复合材料表征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4-79页 |
4.4.1 样品微观结构表征 | 第74-76页 |
4.4.2 热物性参数分析 | 第76-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5章 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模拟 | 第81-92页 |
5.1 引言 | 第81-82页 |
5.2 模拟方法 | 第82-85页 |
5.2.1 环氧树脂分子模型的建立 | 第82-83页 |
5.2.2 环氧树脂的交联过程 | 第83-84页 |
5.2.3 界面结合能的计算 | 第84-85页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5-90页 |
5.3.1 交联环氧树脂的静态性能 | 第85-87页 |
5.3.2 交联环氧树脂的动态性能 | 第87-88页 |
5.3.3 交联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第88-89页 |
5.3.4 石墨烯-环氧树脂的界面结合能 | 第89-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6章 表面化学修饰石墨烯的热导率计算 | 第92-104页 |
6.1 引言 | 第92-93页 |
6.2 模拟方法 | 第93-97页 |
6.2.1 RGO模型的建立 | 第93-94页 |
6.2.2 热导率的计算流程 | 第94-95页 |
6.2.3 RGO的温度分布和RNEMD模拟方法验证 | 第95-97页 |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97-102页 |
6.3.1 含氧官能团对热导率的影响 | 第97-98页 |
6.3.2 含氧官能团对RGO构型的影响 | 第98-99页 |
6.3.3 MRGO的声子态密度 | 第99-101页 |
6.3.4 BRGO的层间相互作用 | 第101-10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7.1 结论 | 第104-106页 |
7.2 研究工作的创新性 | 第106页 |
7.3 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1-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作者简介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