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页 |
1.1 实验环境 | 第13页 |
1.2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13页 |
1.4 主要仪器、材料 | 第1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15页 |
2.1 动物分组 | 第13-14页 |
2.2 小鼠模型制备 | 第14页 |
2.3 小鼠固定方法 | 第14页 |
2.4 腧穴选取 | 第14页 |
2.5 干预治疗措施 | 第14页 |
2.6 取材方法 | 第14-15页 |
2.7 检测方法 | 第15页 |
3 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结果 | 第16-23页 |
1 小鼠小肠派氏结观察 | 第16页 |
2 干预3d后各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 | 第16-17页 |
3 干预5d后各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 | 第17页 |
4 干预3d后各组小鼠血清中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的影响 | 第17-18页 |
5 干预5d后各组小鼠血清中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的影响 | 第18-19页 |
6 干预3d后各组小鼠小肠中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的影响 | 第19-20页 |
7 干预5d后各组小鼠小肠中IL-4、IFN-γ及IFN-γ/IL-4比值的影响 | 第20-21页 |
8 对结果分析 | 第21-23页 |
8.1 针灸对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 | 第21页 |
8.2 针灸对血清中IL-4、IFN-γ和IFN-γ/IL-4的影响 | 第21-22页 |
8.3 针灸对小肠组织中IL-4、IFN-γ和IFN-γ/IL-4的影响 | 第22-23页 |
理论探讨 | 第23-32页 |
1 中医学立论依据 | 第23-27页 |
1.1 中医学对免疫损伤的认识 | 第23页 |
1.2 中医学对肠损伤的认识 | 第23-24页 |
1.3 针灸治疗肠损伤的研究 | 第24-25页 |
1.4 选穴依据 | 第25-27页 |
2 西医学立论依据 | 第27-30页 |
2.1 对免疫的认识 | 第27-28页 |
2.2 化疗性肠损伤 | 第28页 |
2.3 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 第28-29页 |
2.4 IL-4和IFN-γ的生理特性及与免疫的关系 | 第29-30页 |
3 导师组前期研究成果 | 第30-31页 |
4 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附录 | 第39-46页 |
附录1 综述 | 第39-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著作与科研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