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1.1 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1.2.1 基于遗传距离的形态学标记与番茄遗传多样性 | 第13-14页 |
1.2.2 形态标记学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2.3 基于遗传距离的分子标记与番茄遗传多样性 | 第14-16页 |
1.2.4 分子标记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2.5 杂种优势分析及预测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6 杂种优势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 第19页 |
1.2.7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2.8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形态学标记与番茄杂种优势预测 | 第21-24页 |
2.1.1 试验材料、仪器 | 第21-22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2.2 InDel分子标记与番茄杂种优势预测 | 第24-27页 |
2.2.1 试验材料、仪器和药品 | 第24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58页 |
3.1 番茄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7-44页 |
3.1.1 形态学标记对番茄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7-39页 |
3.1.2 InDel分子标记对番茄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9-44页 |
3.2 筛选优良杂交配组 | 第44-49页 |
3.2.1 形态学标记筛选的亲本及配组结果 | 第44-47页 |
3.2.2 InDel分子标记筛选的亲本及配组结果 | 第47-49页 |
3.3 杂种优势预测 | 第49-51页 |
3.3.1 形态学标记 | 第49页 |
3.3.2 InDel分子标记 | 第49-51页 |
3.4 杂种优势分析及强优势配组的选育 | 第51-56页 |
3.4.1 21个杂交组 | 第51-52页 |
3.4.2 45个杂交组合 | 第52-56页 |
3.5 杂种优势效果分析 | 第56-58页 |
4 讨论 | 第58-60页 |
4.1 性状测量的准确度 | 第58页 |
4.2 表型的相关性分析的差异 | 第58页 |
4.3 形态学标记与遗传多样性 | 第58页 |
4.4 InDel分子标记与遗传多样性 | 第58-59页 |
4.5 亲本的选择 | 第59页 |
4.6 高优势组合的预测和利用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