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孤岛检测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并网逆变器的选择 | 第12-14页 |
1.4 孤岛检测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案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孤岛效应及其孤岛检测方法研究 | 第18-34页 |
2.1 孤岛效应及其检测标准 | 第18-21页 |
2.1.1 孤岛效应产生机理分析 | 第18-19页 |
2.1.2 孤岛检测标准 | 第19-21页 |
2.2 孤岛检测方法研究 | 第21-26页 |
2.2.1 被动式孤岛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2.2.2 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 | 第22-26页 |
2.3 常见主动式检测方法的仿真分析 | 第26-33页 |
2.3.1 主动频率偏移法(AFD)的仿真分析 | 第27-28页 |
2.3.2 带正反馈的主动频率偏移法(AFDPF)的仿真分析 | 第28-30页 |
2.3.3 电压正反馈法的仿真分析 | 第30-32页 |
2.3.4 不同主动式方法的检测性能比较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盲区的孤岛检测性能评估 | 第34-47页 |
3.1 盲区的描述方法 | 第34-35页 |
3.2 基于ΔP×ΔQ坐标系的被动式孤岛检测盲区分析 | 第35-37页 |
3.3 基于Q_f×f_0坐标系的主动式孤岛检测盲区分析 | 第37-42页 |
3.3.1 主动频率偏移法(AFD)的盲区分析 | 第38-39页 |
3.3.2 带正反馈的主动频率偏移法(AFDPF)的盲区分析 | 第39-41页 |
3.3.3 滑模频率偏移法(SMS)的盲区分析 | 第41-42页 |
3.4 基于盲区验证的仿真分析 | 第42-45页 |
3.4.1 不同负载下对盲区验证的仿真分析 | 第42-45页 |
3.4.2 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检测性能比较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基于ASMS_Q方法的孤岛检测技术 | 第47-68页 |
4.1 基于ASMS_Q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 | 第47-49页 |
4.1.1 改进的滑膜偏移法(ASMS) | 第47-48页 |
4.1.2 ASMS_Q方法的控制策略 | 第48-49页 |
4.2 ASMS_Q检测方法的参数选取 | 第49-55页 |
4.2.1 基于盲区图的参数选取 | 第49-51页 |
4.2.2 自适应参数选取 | 第51-55页 |
4.3 ASMS_Q检测方法的盲区分析 | 第55-58页 |
4.3.1 基于Q_f×f_0坐标系的盲区分析 | 第55-56页 |
4.3.2 基于Q_(f0)×C_(norm)坐标系的盲区分析 | 第56-58页 |
4.4 ASMS_Q检测方法的仿真分析 | 第58-67页 |
4.4.1 快速性验证分析 | 第58-61页 |
4.4.2 小盲区验证分析 | 第61-66页 |
4.4.3 ASMS_Q方法与其它检测方法的性能比较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孤岛检测平台设计及实验分析 | 第68-82页 |
5.1 孤岛平台硬件电路设计 | 第68-72页 |
5.1.1 逆变器主控制电路设计 | 第68-69页 |
5.1.2 采集电路设计 | 第69-71页 |
5.1.3 驱动电路设计 | 第71-72页 |
5.2 孤岛平台软件部分设计 | 第72-76页 |
5.2.1 软件总体程序设计 | 第72-73页 |
5.2.2 软件锁相环设计 | 第73-74页 |
5.2.3 孤岛检测算法设计 | 第74-76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6-81页 |
5.3.1 常见主动式方法的实验分析 | 第77-79页 |
5.3.2 ASMS_Q方法的实验分析 | 第79-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82-84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