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6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一)日常生活 | 第14-16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6-18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结合 | 第18-21页 |
(四)嵌入理论 | 第21-23页 |
(五)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2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26-34页 |
一、日常生活与大学生日常生活 | 第26-28页 |
(一)日常生活 | 第26-27页 |
(二)大学生日常生活 | 第27-28页 |
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8-31页 |
(一)价值观 | 第29-30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0-31页 |
三、嵌入理论 | 第31-34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理论图式 | 第34-46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理论基础 | 第34-36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 第35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现实性 | 第35-36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目的性 | 第36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理论建构 | 第36-43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 | 第37-39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本质 | 第39-41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原则 | 第41-42页 |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意义 | 第42-43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理论路径 | 第43-46页 |
(一)嵌入日常认知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3-44页 |
(二)嵌入日常情感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4页 |
(三)嵌入日常实践行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情况调查分析 | 第46-58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现状 | 第48-52页 |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 | 第48-49页 |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 | 第49-50页 |
(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状况 | 第50-52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困境 | 第52-55页 |
(一)价值观高远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认知实用性的矛盾 | 第52-53页 |
(二)价值观抽象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情感经验性的矛盾 | 第53-54页 |
(三)价值观普遍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具体性的矛盾 | 第54-55页 |
三、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原因分析 | 第55-58页 |
(一)教育目标的宏大性与大学生的个人生活化目标之间的差距 | 第55页 |
(二)教育内容抽象性与大学生的日常关注点之间的疏离 | 第55页 |
(三)教育方式形式化与大学生的话语表达之间的矛盾 | 第55-58页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现实路径 | 第58-66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认知系统 | 第58-61页 |
(一)把握日常生活话语特点 | 第59-60页 |
(二)创新贴近生活的话语系统 | 第60页 |
(三)构建价值观传播的日常生活模型 | 第60-61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感认同 | 第61-62页 |
(一)强化榜样效应 | 第61页 |
(二)树立生活仪式感 | 第61-62页 |
(三)突出环境育人 | 第62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实践 | 第62-66页 |
(一)注重利益激励 | 第63页 |
(二)落实实践养成 | 第63-64页 |
(三)实现制度保障 | 第64页 |
(四)完善评价机制 | 第64-65页 |
(五)构建大思政协同教育格局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