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5 研究创新 | 第14-15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 2.1 审计报告模式重构的研究 | 第15-17页 |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2.2 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 | 第17-22页 |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 2.3 审计报告模式重构与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 | 第22-25页 |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 2.4 研究现状综评 | 第25-27页 |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 第27-33页 |
| 3.1 归因理论与审计师责任期望差距假设 | 第27-28页 |
| 3.2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审计信息可靠性期望差距假设 | 第28-29页 |
| 3.3 行为决策理论与审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期望差距假设 | 第29-30页 |
| 3.4 委托代理理论与审计独立性期望差距假设 | 第30-31页 |
| 3.5 有罪控制论与审计报告模式重构效用假设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实验设计 | 第33-35页 |
| 4.1 确定被试 | 第33页 |
| 4.2 问卷设计 | 第33-34页 |
| 4.3 实验过程 | 第34-35页 |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4页 |
| 5.1 信度分析 | 第35页 |
| 5.2 描述性统计 | 第35-36页 |
| 5.3 方差分析 | 第36-41页 |
| 5.3.1 总体审计期望差距分析 | 第37-38页 |
| 5.3.2 审计师责任期望差距的分析 | 第38-39页 |
| 5.3.3 审计信息可靠性期望差距的分析 | 第39-40页 |
| 5.3.4 审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期望差距的分析 | 第40页 |
| 5.3.5 审计独立性期望差距的分析 | 第40-41页 |
| 5.4 国内外审计期望差距对比 | 第41-42页 |
| 5.4.1 国内新旧审计报告期望差距对比 | 第41-42页 |
| 5.4.2 国内外现行审计报告期望差距对比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44-47页 |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4-45页 |
| 6.1.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 6.1.2 政策建议 | 第44-45页 |
| 6.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附录 | 第51-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