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仁果类论文--苹果论文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蓄水坑灌下矮砧苹果树水分迁移机制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4页
        1.2.1 灌溉条件下果树根系生长与根系吸水特性研究第16-17页
        1.2.2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根系吸水层位方面的应用研究第17-20页
        1.2.3 基于果树生理指标的地上部水分迁移规律研究第20-21页
        1.2.4 基于叶片生理的产量形成机制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第21-23页
        1.2.5 蓄水坑灌下土壤水分迁移研究现状第23-2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7页
        1.3.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2 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研究方法第27-39页
    2.1 试验区概况第27-29页
    2.2 试验方案设计第29-30页
    2.3 测量项目与方法第30-37页
        2.3.1 根系生长及根区土壤微环境测定第30-32页
        2.3.2 水稳定同位素样品采集与测定第32-34页
        2.3.3 水稳定同位素注射添加试验第34-35页
        2.3.4 地上部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第35-36页
        2.3.5 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测定第36-37页
    2.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7-39页
第三章 稳定同位素指示果树水分迁移的潜在分馏研究第39-61页
    3.1 土壤水抽提过程中的潜在分馏效应第39-46页
        3.1.1 试验方案第40-41页
        3.1.2 不同加热温度对水稳定同位素的分馏效应第41-44页
        3.1.3 不同填充物对水稳定同位素的分馏效应第44-46页
    3.2 水样测定中的潜在分馏效应第46-54页
        3.2.1 试验方案第47-48页
        3.2.2 样品测定中的潜在蒸发分馏分析第48-50页
        3.2.3 样品测定序列的优化分析第50-54页
    3.3 稳定同位素指示矮砧苹果树水分利用的准确性分析第54-60页
        3.3.1 试验方案第54-55页
        3.3.2 苹果树枝条水稳定同位素潜在分馏研究第55-57页
        3.3.3 不同分析苹果树吸水层位方法比较第57-60页
    3.4 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研究第61-81页
    4.1 室内水平入渗条件下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第61-67页
        4.1.1 试验方案第62-63页
        4.1.2 不同土柱入渗速率估算第63-64页
        4.1.3 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第64-67页
    4.2 蓄水坑灌下苹果园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第67-79页
        4.2.1 不同灌溉处理下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总体特征第67-71页
        4.2.2 蓄水坑灌下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第71-76页
        4.2.3 不同灌溉方式下灌溉水入渗和降水集蓄情况第76-79页
    4.3 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各生育期根系吸水层位研究第81-111页
    5.1 蓄水坑灌下根系生长和根区土壤微环境变化研究第81-93页
        5.1.1 不同灌溉处理下苹果树根系生长第81-85页
        5.1.2 不同灌溉处理下根区土壤微环境变化第85-93页
    5.2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根系吸水层位变化研究第93-108页
        5.2.1 不同分析方法对比研究第93-98页
        5.2.2 不同灌溉处理下吸水层位变化研究第98-106页
        5.2.3 水稳定同位素注射指示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情况研究第106-108页
    5.3 小结第108-111页
第六章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地上部水分迁移规律研究第111-141页
    6.1 蓄水坑灌对苹果树干水分运输速率的影响研究第111-121页
        6.1.1 基于热扩散技术测定苹果树干液流速率变化第111-116页
        6.1.2 基于最大温差d Tm信号预测苹果树干水分含量研究第116-119页
        6.1.3 基于氘稳定同位素注射指示树干水分运输速率研究第119-121页
    6.2 蓄水坑灌对苹果树干直径微变化的影响研究第121-130页
        6.2.1 苹果树干直径日生长速率(SGR)变化特征第121-123页
        6.2.2 苹果树干直径日最大收缩量(MDS)变化特征第123-126页
        6.2.3 苹果树干直径日最大收缩量(MDS)与相关因素的分析第126-130页
    6.3 蓄水坑灌对苹果树冠相关水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第130-138页
        6.3.1 蓄水坑灌对苹果树叶水势的影响第130-132页
        6.3.2 蓄水坑灌对苹果树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第132-136页
        6.3.3 蓄水坑灌下叶片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第136-138页
    6.4 小结第138-141页
第七章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第141-159页
    7.1 蓄水坑灌对苹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141-142页
    7.2 蓄水坑灌对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42-150页
        7.2.1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光合速率的变化第142-145页
        7.2.2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第145-147页
        7.2.3 蓄水坑灌下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第147-148页
        7.2.4 蓄水坑灌下光合作用主成分分析第148-150页
    7.3 蓄水坑灌对苹果树不同尺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50-156页
        7.3.1 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第150-151页
        7.3.2 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第151-152页
        7.3.3 碳稳定同位素第152-156页
    7.4 小结第156-15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59-163页
    8.1 结论第159-161页
    8.2 创新点第161-162页
    8.3 展望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81页
致谢第181-183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工作第183-184页
    1.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83页
    2.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3-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旱绿洲区农田葡萄树蒸散耗水及水分利用策略研究
下一篇:刺槐人工林林木-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