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的学术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文献综述类 | 第10-11页 |
1.2.2 研究著作类 | 第11-12页 |
1.2.3 学者研究论文类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文章的逻辑结构 | 第13页 |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2 职业教育在民国时期产生的基本原因 | 第15-22页 |
2.1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 第15-18页 |
2.1.1 实利主义教育思潮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15-17页 |
2.1.2 国内外形势变化对职业教育的促进 | 第17-18页 |
2.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 第18-19页 |
2.3 民国时期行业人士对于职业教育的宣传 | 第19-20页 |
2.4 民国时期会计职业教育的兴起 | 第20-22页 |
3 抗战前会计职业教育的兴起 | 第22-35页 |
3.1 立信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 第22-29页 |
3.1.1 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 第22-24页 |
3.1.2 立信会计补习学校的创办 | 第24-29页 |
3.2 私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创立 | 第29-33页 |
3.2.1 专科学校董事会的设立 | 第29-32页 |
3.2.2 易名“明信会计学校” | 第32-33页 |
3.3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在重庆的创立 | 第33-35页 |
4 抗战时期会计职业教育在大后方的发展 | 第35-45页 |
4.1 全面抗战爆发后各级学校向大后方的迁移 | 第35-36页 |
4.2 抗战时期重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展 | 第36-38页 |
4.3 立信会计学校的迁川办学 | 第38-42页 |
4.4 抗战时期职业学校的招生情况 | 第42-44页 |
4.5 立信师生的抗日爱国运动 | 第44-45页 |
5 抗战胜利后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45-54页 |
5.1 立信会计在重庆、北碚、上海三地的办学 | 第45-46页 |
5.2 上海新校区的建设 | 第46-47页 |
5.3 抗战胜利后,立信办学的基本情况 | 第47-48页 |
5.4 抗战胜利后立信会计学校的发展 | 第48-49页 |
5.5 筹备改名为立信商学院或者立信会计学院 | 第49-51页 |
5.6 爱国民主运动与学校中共组织的贡献 | 第51-54页 |
6 民国立信会计教育的意义 | 第54-57页 |
6.1 面向大众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 第54页 |
6.2 学验并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第54-55页 |
6.3 提倡会计诚信教育 | 第55-57页 |
7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