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前言 | 第16-18页 |
文献回顾 | 第18-32页 |
第一部分 维生素D水平判断PBC患者UDCA治疗应答的临床应用研究 | 第32-57页 |
1 引言 | 第32-35页 |
2 方法 | 第35-4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35-36页 |
2.2 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管理 | 第36页 |
2.3 临床资料收集 | 第36页 |
2.4 UDCA治疗12月后的应答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2.5 维生素D相关检测 | 第37-38页 |
2.6 统计分析 | 第38-40页 |
3 结果 | 第40-54页 |
3.1 患者基线特征及UDCA治疗1年后的应答评价指标 | 第40-42页 |
3.2 基线维生素D水平可评估UDCA治疗12月后生化应答和远期预后但效能欠佳 | 第42-43页 |
3.3 治疗后维生素D水平迅速升高并在早期随访中稳定维持 | 第43-44页 |
3.4 UDCA应答与应答不佳患者间维生素D短期随访峰值的差异较基线更显著 | 第44-46页 |
3.5 维生素D短期随访峰值判断UDCA治疗应答的效能优于基线维生素D水平 | 第46-47页 |
3.6 维生素D短期随访峰值<20ng/ml可较好评估UDCA治疗应答及预后 | 第47-50页 |
3.7 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SNP显著影响血清维生素D水平 | 第50-53页 |
3.8 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SNP可辅助随访维生素D水平判断UDCA应答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7页 |
第二部分 基于肝脏硬度筛查PBC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研究 | 第57-81页 |
1 引言 | 第57-60页 |
2 方法 | 第60-6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60-61页 |
2.2 临床资料收集 | 第61页 |
2.3 肝脏硬度检查 | 第61-62页 |
2.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及分级 | 第62页 |
2.5 其他无创评估方法 | 第62页 |
2.6 统计分析 | 第62-64页 |
3 结果 | 第64-77页 |
3.1 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 | 第64-65页 |
3.2 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肝脏硬度显著升高 | 第65-67页 |
3.3 肝脏硬度评估PB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风险的ROC曲线分析及与其他方法的对比 | 第67-70页 |
3.4 肝脏硬度评估早期PB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风险的ROC曲线及与其他方法的对比 | 第70-71页 |
3.5 肝脏硬度和血小板均可作为评估PB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风险的分层指标 | 第71-72页 |
3.6 联合肝脏硬度和血小板筛查PBC的高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减少内镜检查需求 | 第72-74页 |
3.7 基于肝脏硬度的LSPS筛查PBC高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能或优于仅联合血小板 | 第74-76页 |
3.8 LSPS对早期PBC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风险评估优于单一的LSM | 第76-77页 |
4 讨论 | 第77-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7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