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车载储氢用钒合金及二维材料的储氢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引言第13-15页
    1.2 储氢方式第15-17页
        1.2.1 机械储氢第15页
        1.2.2 氢化物储氢第15-16页
        1.2.3 吸附材料储氢第16-17页
    1.3 钒基储氢合金第17-23页
        1.3.1 储氢原理第18-19页
        1.3.2 钒基储氢合金的热力学性能表征第19-20页
        1.3.3 钒合金储氢性能的改善第20-23页
    1.4 二维储氢材料第23-26页
        1.4.1 储氢机理第23-24页
        1.4.2 金属修饰的二维储氢材料的研究第24-26页
    1.5 本论文工作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6-29页
第2章 研究方法第29-43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储氢测试实验方法第29-33页
        2.2.1 合金制备工艺第29页
        2.2.2 合金及氢化物的分析表征第29-30页
        2.2.3 储氢合金吸放氢性能测试第30-33页
    2.3 储氢材料的模拟计算第33-43页
        2.3.1 基本原理及近似第34-36页
        2.3.2 交换关联能泛函第36-37页
        2.3.3 赝势第37-38页
        2.3.4 储氢模拟应用第38-43页
第3章 合金元素对钒氢化物放氢平台压的影响第43-59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研究方法第43-44页
        3.2.1 实验细节第43-44页
        3.2.2 模拟计算第44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44-56页
        3.3.1 试样表征第44-46页
        3.3.2 高压PCT性能测试第46-49页
        3.3.3 合金力学性质及吸放氢后组织形貌分析第49-50页
        3.3.4 第一原理计算合金及氢化物形成能第50-52页
        3.3.5 氢化物体积变化量的模拟第52-53页
        3.3.6 钒基储氢合金体系中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第53-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4章 钒基合金低压平台及动力学性能研究第59-71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研究方法第59-61页
        4.2.1 实验细节第59-60页
        4.2.2 模拟计算第60-61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61-68页
        4.3.1 试样表征第61-62页
        4.3.2 合金元素对低压PCT曲线的影响第62-63页
        4.3.3 合金化对初始吸氢速率的影响第63-64页
        4.3.4 第一原理分析合金表面的氢分子分解第64-65页
        4.3.5 氢原子在钒合金表面的扩散第65-66页
        4.3.6 第一原理分析钒合金内部氢原子的占位倾向性第66页
        4.3.7 钒合金内部的氢扩散第66-67页
        4.3.8 由钒合金表面向内部的氢扩散第67-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5章 Li修饰的单层B_2S的储氢性能研究第71-83页
    5.1 引言第71-72页
    5.2 计算方法第72-7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3-81页
        5.3.1 B_2S材料的原胞表征第73-74页
        5.3.2 B_2S基体的氢吸附第74页
        5.3.3 B_2S基体的Li吸附第74-76页
        5.3.4 Li修饰B_2S材料的储氢能力第76-78页
        5.3.5 Li-B_2S体系的电子结构分析第78-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6章 二维TiB_4材料的储能研究第83-93页
    6.1 引言第83-84页
    6.2 计算方法第8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4-91页
        6.3.1 TiB_4的结构表征第84-86页
        6.3.2 单层TiB_4的表面气体吸附第86-88页
        6.3.3 TiB_4的气体吸附机理第88-89页
        6.3.4 TiB_4吸附体系的动力学分析第89-90页
        6.3.5 TiB_4堆叠结构及其储能特性分析第90-91页
    6.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7章 全文总结第93-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13-115页
作者简介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维材料的洁净转移、表面改性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碳复合钴硫化物固硫机制及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