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导论 | 第7-12页 |
(一) 问题与方法 | 第7-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 核心概念 | 第11-12页 |
二、数据概况及特征 | 第12-16页 |
(一) 数据来源及数据概况 | 第12-15页 |
1. 数据来源 | 第12页 |
2. 2014年至2016年样本判决结果概述及案例特征 | 第12-15页 |
(二) 2014年至2016年审判量刑整体呈现轻缓化特征 | 第15-16页 |
三、“以暴制暴杀夫案”量刑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23页 |
(一) 罪名决定量刑幅度 | 第16页 |
(二) 法定量刑情节认定方面 | 第16-19页 |
1. “以暴制暴杀夫案”符合法定量刑情节的极少 | 第17页 |
2. 有效减轻处罚的法定量刑情节——正当防卫 | 第17-19页 |
(三) 酌定量刑情节 | 第19-22页 |
1. 社会危害性方面 | 第19-21页 |
2. 人身危害性方面 | 第21-22页 |
(四) 社会因素影响方面 | 第22-23页 |
1. 被害人家属谅解 | 第22-23页 |
2. 当地群众请求 | 第23页 |
3. 社会关系恢复的需要 | 第23页 |
四、量刑轻缓化因素利弊分析 | 第23-35页 |
(一) 量刑因素正面推进轻缓化 | 第24-30页 |
1. 法律和政策层面完善助推量刑正义 | 第24-26页 |
2. 法官自由裁量权对“以暴制暴杀夫案”量刑的平衡 | 第26-27页 |
3. 社会舆论对量刑轻缓化推动 | 第27-28页 |
4. 科学知识对司法审判的积极影响 | 第28-30页 |
(二) 正确审视轻缓化量刑因素 | 第30-33页 |
1. 当下法律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 第30-31页 |
2. 自由裁量不是随心所欲 | 第31页 |
3. 社会舆论应当有其边界 | 第31-32页 |
4. 先进的科学理论影响量刑应当有其合法性 | 第32-33页 |
(三) 对量刑因素的补足建议 | 第33-35页 |
1. 完善立法细化标准提高可操作性 | 第33页 |
2. 实现科学知识影响量刑合法性 | 第33-34页 |
3. 将被害人过错确定为法定量刑情节 | 第34页 |
4. 关注立法上的性别差异 | 第34-35页 |
五、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