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 肉孢子虫的发现及分类地位 | 第9页 |
2 肉孢子虫的结构和生活史 | 第9-11页 |
3 肉孢子虫病的危害性 | 第11页 |
4 肉孢子虫的分类依据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5 分子生物学为分类研究提供了依据 | 第12-13页 |
6 马和驴的肉孢子虫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8页 |
6.1 马和驴的肉孢子虫种类 | 第14-17页 |
6.2 马和驴的肉孢子虫危害性 | 第17页 |
6.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马和驴的肉孢子虫种类研究 | 第18-25页 |
1 前言 | 第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2.1 马肉和驴肉材料来源 | 第18页 |
2.2 包囊的分离和光镜观察 | 第18-19页 |
2.3 包囊透射电镜材料制备和观察 | 第19-2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0-23页 |
3.1 自然感染率调查 | 第20页 |
3.2 马的肉孢子虫的光镜和电镜形态 | 第20页 |
3.3 驴的肉孢子虫的光镜和电镜形态 | 第20-23页 |
4 讨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柏氏肉孢子虫和驴肉孢子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25-47页 |
1 前言 | 第25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2 主要实验试剂制备 | 第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1-44页 |
3.1 柏氏肉孢子虫和驴肉孢子虫部分18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32-33页 |
3.2 柏氏肉孢子虫和驴肉孢子虫部分18S rRNA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 | 第33-36页 |
3.3 柏氏肉孢子虫和驴肉孢子虫部分28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36页 |
3.4 柏氏肉孢子虫和驴肉孢子虫部分28S rRNA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 | 第36-40页 |
3.5 柏氏肉孢子虫和驴肉孢子虫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40页 |
3.6 柏氏肉孢子虫和驴肉孢子虫线粒体COI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分析 | 第40-44页 |
4 讨论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