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故意伤害未遂的规范解读及司法困境 | 第12-24页 |
(一)故意伤害未遂的规范解读 | 第12-18页 |
1.关于犯罪未遂形态的相关规定 | 第12-13页 |
2.关于故意伤害罪成立标准的相关规定 | 第13-15页 |
3.其他规定:《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第15-18页 |
(二)故意伤害未遂的司法困境 | 第18-24页 |
1.实践中出现法益保护不足 | 第18-20页 |
2.罪名替代漏洞百出 | 第20-22页 |
3.背离刑法修正趋势 | 第22-24页 |
二、故意伤害未遂刑法规制路径探索 | 第24-27页 |
(一)故意伤害未遂刑法规制之日本立法 | 第24页 |
(二)故意伤害未遂刑法规制之理论探索 | 第24-27页 |
1.独立增设暴行罪之说及其理由 | 第24-26页 |
2.故意伤害罪改良说及其理由 | 第26-27页 |
三、故意伤害(未遂)入罪方法之探讨:增设暴行罪之批判 | 第27-35页 |
(一)暴行罪之内在缺陷 | 第28-31页 |
1.何谓暴行罪中之暴行 | 第28-29页 |
2.暴行罪和伤害罪难以区分 | 第29-31页 |
(二)暴行罪之水土不服 | 第31-35页 |
1.“暴行”一词存在歧义 | 第31-32页 |
2.增设罪名的体系难题 | 第32-34页 |
3.“国际趋势”与“活性化”不能简单模仿 | 第34-35页 |
四、故意伤害未遂刑法规制之理论提倡 | 第35-44页 |
(一)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界限 | 第35-38页 |
(二)采取“主客观相一致,侧重客观”的定罪原则 | 第38-44页 |
1.正确理解“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 第38-40页 |
2.定罪结果的合理性 | 第40-44页 |
五、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