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油气储运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

电气化铁路杂散电流对埋地管道干扰影响及防护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第12-1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预期目标第13-14页
第二章 电气化铁路杂散电流干扰原理及理论研究第14-30页
    2.1 交流电气化铁路对埋地管道的耦合干扰原理第14-15页
    2.2 电场基本理论第15-17页
        2.2.1 点电极周围大地的电位第15-16页
        2.2.2 半球形电极在周围大地中形成的电位第16-17页
    2.3 杂散电流在大地中及埋地金属管线上的电位分布第17-21页
        2.3.1 电气化铁路泄露杂散电流在周围大地中形成的电位第17-19页
        2.3.2 集中电流入地在埋地金属管线上产生地电位的情况第19-21页
    2.4 交流电气化铁路泄露杂散电流对埋地金属管线的干扰第21-23页
        2.4.1 对临近并行金属管线的影响第21页
        2.4.2 对交叉穿越或斜接近金属管线的影响第21-23页
    2.5 管道和钢轨交流参数的确定第23-25页
        2.5.1“管道—大地”回路传播常数和特性阻抗的确定第23-24页
        2.5.2“钢轨—大地”回路传播常数的确定第24-25页
    2.6 交流电的腐蚀作用第25-30页
        2.6.1 交流电对金属腐蚀的影响作用第25-27页
        2.6.2 交流电对金属阳极溶解过程的作用机理第27-30页
第三章 电气化铁路杂散电流干扰的模拟实验研究第30-60页
    3.1 模拟实验方法简介第30-32页
    3.2 交流杂散电流对临近并行埋地管道的干扰模拟实验第32-42页
        3.2.1 实验内容概述第32页
        3.2.2 电极间距5m呈不对称布置在不同平行间距下对管地电位的影响第32-36页
        3.2.3 电极间距4m呈对称布置在不同平行间距下对管地电位的影响第36-39页
        3.2.4 电极间距2m呈对称布置在不同平行间距下对管地电位的影响第39-41页
        3.2.5 小结第41-42页
    3.3交流杂散电流对交叉穿越埋地管道的干扰模拟实验第42-60页
        3.3.1 模拟实验内容概述第42页
        3.3.2 交叉点位于电极中点处,交叉位置和角度对管地电位的影响第42-51页
        3.3.3 交叉点位于接近电极一侧处,交叉位置和角度对管地电位的影响第51-58页
        3.3.4 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地下管线杂散电流干扰影响现场测试评价第60-79页
    4.1 现场试验方法第60-62页
    4.2 电气化铁路杂散电流对埋地管线干扰影响现场测试评价第62-77页
        4.2.1 电气化铁路附近地下管线的概况第62-63页
        4.2.2 乌昌天然气中心站地下管线杂散电流测试评价结果第63-77页
    4.3 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地下油气管线杂散电流排流保护测试评价第79-93页
    5.1 地下管线的杂散电流的排流保护介绍第79-82页
        5.1.1 直流杂散电流的排流方法第79-81页
        5.1.2 交流杂散电流的排流方法第81-82页
    5.2 采用的地下油气管线杂散电流排流保护方法第82-84页
        5.2.1 地下油气管线排流装置示意图第83-84页
            5.2.1.1 地下管线杂散电流排流点防腐层处理第83页
            5.2.1.2 阳极坑及电缆沟的挖掘第83页
            5.2.1.3 地下管线杂散电流排流装置焊接第83页
            5.2.1.4 工程的完善第83-84页
    5.3 地下油气管线杂散电流地点的选取第84页
    5.4 地下油气管线杂散电流排流保护评价结果第84-90页
        5.4.1 高压线附近的石化站地下管线杂散电流排流保护试验结果第84-87页
        5.4.2 电气化铁路附近的地下管线杂散电流排流保护试验结果第87-90页
    5.5 小结第90-93页
第六章 结论第93-96页
    6.1 模拟实验试验结论第93页
    6.2 现场试验结论第93-94页
        6.2.1 地下管道杂散电流影响规律第93-94页
    6.3 排流保护结论第94-96页
        6.3.1 排流保护方法选取第94页
        6.3.2 排流保护评价第94-95页
        6.3.3 排流保护建议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三下亚段灰质泥岩识别及分布预测
下一篇:ZH39块水平井开采工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