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三下亚段灰质泥岩识别及分布预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5 主要工作 | 第13页 |
1.6 主要认识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2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页 |
2.2 构造发育特征 | 第15-16页 |
2.3 地层发育以及沉积特征 | 第16-17页 |
2.4 层序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 | 第17-22页 |
2.4.1 地震的层序边界识别标志 | 第17-18页 |
2.4.2 测井及岩性的层序边界识别标志 | 第18-20页 |
2.4.3 体系域及四级层序划分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细粒沉积物的岩相划分 | 第22-40页 |
3.1 细粒沉积物特征研究 | 第22-37页 |
3.1.1 岩心观察 | 第22-25页 |
3.1.2 微观特征 | 第25-28页 |
3.1.3 地球化学特征 | 第28-37页 |
3.2 岩相划分 | 第37-40页 |
第四章 灰质泥岩的测井识别与纵向分布 | 第40-65页 |
4.1 灰质泥岩的测井识别 | 第40-58页 |
4.1.1 灰质泥岩的测井响应特征 | 第40-49页 |
4.1.2 灰质泥岩的识别方法 | 第49-58页 |
4.2 灰质泥岩的纵向分布 | 第58-65页 |
第五章 灰质泥岩的地震识别与平面分布 | 第65-100页 |
5.1 灰质泥岩的地震响应特征 | 第65-71页 |
5.2 岩性组合的划分 | 第71-87页 |
5.3 灰质泥岩的平面分布 | 第87-96页 |
5.4 灰质泥岩的识别方法推广应用 | 第96-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