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冲突与融合中前行--2005-2011内地香港电影合拍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一、内地香港电影合拍现状及其背景 | 第14-22页 |
(一) 内地香港电影合拍现状 | 第14-17页 |
1. 内地香港电影合拍现状的时间界分 | 第14-16页 |
2. 2005 年后内地香港合拍片的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二) 内地香港电影合拍背景分析 | 第17-22页 |
1. 好莱坞全球化背景下的内地香港电影合拍 | 第18页 |
2. 差异政治背景下的内地香港电影合拍 | 第18-19页 |
3. 消费主义背景下的内地香港电影合拍 | 第19-20页 |
4. 地理文化差异背景下的内地香港电影合拍 | 第20-21页 |
5. 传统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内地香港电影合拍 | 第21-22页 |
二、内地香港电影合拍形式下的冲突 | 第22-40页 |
(一) 编码/解码的阻滞 | 第22-29页 |
1. 编码习惯的冲突 | 第24-26页 |
2. 解码的不平衡性 | 第26-27页 |
3. 二次编码的阻滞 | 第27-29页 |
(二) 基于体制和文化差异的冲突 | 第29-33页 |
1. 电影事业与电影产业的冲突 | 第29-31页 |
2. 政治差异造就的“他者” | 第31-32页 |
3. 精英与大众的碰撞 | 第32-33页 |
(三) 好莱坞对内地香港电影合拍的冲击 | 第33-40页 |
1. 生于忧患的华语合拍大片 | 第34-35页 |
2. 内地香港合拍大片的发展障碍 | 第35-38页 |
3. 内地香港合拍片的奥斯卡尴尬 | 第38-40页 |
三、内地香港电影合拍促进两地文化融合 | 第40-49页 |
(一) 香港人对自我的身份认同 | 第40-44页 |
1. 寻根式的文化身份认同 | 第41-42页 |
2. 香港人现行自我导向 | 第42-43页 |
3. 北望神州 | 第43-44页 |
4. 从“北佬”、“北姑”到“内地人” | 第44页 |
(二) 内地电影业的商业化转向 | 第44-47页 |
1. 明星制和工作室制的勃兴 | 第45页 |
2. 民营电影公司的发展 | 第45-46页 |
3. 艺术与商业的权衡 | 第46-47页 |
(三) 传统文化复兴 | 第47-49页 |
1. 对和谐的共同追求 | 第47-48页 |
2. 传统文化与各种类型影片相结合 | 第48-49页 |
四、内地香港电影合拍前景展望 | 第49-57页 |
(一) 内地香港电影合拍前景展望 | 第49-51页 |
(二) 内地香港电影合拍竞合之道 | 第51-54页 |
1. 寻找合拍片的跨文化传播亮点 | 第52-53页 |
2. 优势互补各显其长 | 第53-54页 |
(三) 内地香港电影合拍可行之策 | 第54-57页 |
1. 拓宽投资渠道提高票房回报率 | 第54-55页 |
2. 跨媒体传播辐射周边市场 | 第55-56页 |
3. 倡导和谐求同存异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