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石墨烯复合材料简介 | 第14-20页 |
1.2.1 石墨烯简介 | 第14-15页 |
1.2.2 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2.3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17-20页 |
1.3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分子模拟研究 | 第20-24页 |
1.3.1 石墨烯对基体分子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2 石墨烯与基体分子的相互作用 | 第21-23页 |
1.3.3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性能预测 | 第23-24页 |
1.4 石墨烯分布的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1.4.1 石墨烯分散性的实验研究 | 第24-26页 |
1.4.2 石墨烯分散性的理论研究 | 第26-29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计算方法和理论基础 | 第31-38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分子动力学模拟基本理论 | 第31-35页 |
2.2.1 非键作用势函数 | 第32页 |
2.2.2 成键作用势 | 第32-33页 |
2.2.3 运动方程的积分 | 第33页 |
2.2.4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2.2.5 近邻原子列表 | 第34-35页 |
2.3 软件介绍 | 第35-38页 |
2.3.1 Materials Studio软件 | 第35-36页 |
2.3.2 LAMMPS软件 | 第36-37页 |
2.3.3 Ovito软件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石墨烯在复合材料内的分布 | 第38-53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38-42页 |
3.2.1 平行石墨烯模型和模拟方法 | 第38-40页 |
3.2.2 半接触石墨烯模型和模拟方法 | 第40-41页 |
3.2.3 搭接石墨烯模型和模拟方法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3.3.1 平行石墨烯模型 | 第42-47页 |
3.3.2 半接触石墨烯模型 | 第47-50页 |
3.3.3 搭接石墨烯模型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石墨烯边缘在复合材料内的分布 | 第53-69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53-57页 |
4.2.1 模型构建 | 第53-55页 |
4.2.2 模拟方法 | 第55-56页 |
4.2.3 平衡构型的判断 | 第56-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8页 |
4.3.1 平衡构型 | 第57-58页 |
4.3.2 石墨烯结构 | 第58-61页 |
4.3.3 基体分子结构 | 第61-64页 |
4.3.4 体系能量分析 | 第64-66页 |
4.3.5 石墨烯预接触模型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石墨烯分布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69-87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69-72页 |
5.2.1 模型构建 | 第69-70页 |
5.2.2 模拟方法 | 第70-71页 |
5.2.3 平衡构型的判断 | 第71-72页 |
5.3 模拟结果 | 第72-85页 |
5.3.1 纯聚乙烯体系和单层石墨烯复合材料体系 | 第72-79页 |
5.3.2 双层石墨烯复合材料体系 | 第79-85页 |
5.4 讨论 | 第85-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石墨烯分布对复合材料拉伸过程的影响 | 第87-104页 |
6.1 引言 | 第87页 |
6.2 计算方法 | 第87-88页 |
6.3 模拟结果 | 第88-102页 |
6.3.1 纯聚乙烯和单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模拟 | 第88-97页 |
6.3.2 双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模拟 | 第97-102页 |
6.4 讨论 | 第102-10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结论 | 第104-107页 |
1.论文主要结论 | 第104-105页 |
2.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作者简介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