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2.2 水上机场安全风险预警模型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3 水上机场安全管理措施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第2章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预警的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3页 |
2.1.1 水上机场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3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人员及作业类型 | 第20-22页 |
2.1.4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的界定 | 第22-23页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2.2.1 风险管理的内涵 | 第23-24页 |
2.2.2 风险管理的过程 | 第24-25页 |
2.3 安全风险预警的原理 | 第25-28页 |
2.3.1 安全风险预警的内涵 | 第25页 |
2.3.2 安全风险预警的功能 | 第25-26页 |
2.3.3 安全风险预警的内容 | 第26-28页 |
第3章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的识别 | 第28-41页 |
3.1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的分类及特征 | 第28-30页 |
3.1.1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的分类 | 第28-29页 |
3.1.2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的特征 | 第29-30页 |
3.2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 第30-31页 |
3.3 基于扎根理论的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识别 | 第31-38页 |
3.3.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31-32页 |
3.3.2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开放式译码 | 第32-37页 |
3.3.3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主轴式译码 | 第37页 |
3.3.4 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选择式译码 | 第37-38页 |
3.4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 | 第38-41页 |
第4章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52页 |
4.1 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1-42页 |
4.2 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架构 | 第42-43页 |
4.3 安全风险预警指标的筛选 | 第43-46页 |
4.4 安全风险预警指标的含义及阈值确定 | 第46-52页 |
4.4.1 安全风险预警指标的含义 | 第46-49页 |
4.4.2 安全风险预警指标阈值的确定 | 第49-52页 |
第5章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模型 | 第52-61页 |
5.1 预测预警模型的选择 | 第52-53页 |
5.2 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的原理 | 第53-55页 |
5.3 基于灰色马尔科夫链的预测预警模型构建 | 第55-60页 |
5.3.1 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的算例应用 | 第56-58页 |
5.3.2 基于灰色马尔科夫链的预测结果 | 第58-60页 |
5.4 针对预测预警的安全风险预控对策 | 第60-61页 |
第6章 水上机场场务保障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估预警模型 | 第61-77页 |
6.1 综合评估预警模型的选择 | 第61-62页 |
6.2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原理 | 第62-63页 |
6.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综合评估预警模型构建 | 第63-74页 |
6.3.1 贝叶斯网络综合评估预警模型的确定 | 第63-69页 |
6.3.2 贝叶斯网络综合评估预警模型的推理 | 第69-74页 |
6.4 针对综合评估预警的安全风险预控对策 | 第74-77页 |
6.4.1 总体风险的预控对策 | 第74-75页 |
6.4.2 关键影响因素的预控对策 | 第75-7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84-85页 |
附录 A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