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的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8-1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8页
    三、文献综述第8-9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9-10页
    五、论文结构第10页
    六、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0-12页
第一章 互联网个人征信监管的基础理论第12-19页
    第一节 互联网个人征信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第12-14页
        一、互联网个人征信概念界定第12-13页
        二、互联网个人征信发展概况第13-14页
    第二节 互联网个人征信的实践特点第14-16页
        一、信息收集范围扩大第14页
        二、信息采集更加隐蔽第14-15页
        三、信息处理及时快捷第15-16页
        四、信息利用多元复杂第16页
    第三节 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监管现状及其问题第16-19页
        一、统一监管模式遭遇挑战第16-17页
        二、征信机构征信行为缺乏监管第17-19页
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监管模式选择第19-27页
    第一节 欧美征信监管机构的比较分析第19-21页
        一、统一的监管机构第19-20页
        二、多部门的监管机构第20页
        三、小结第20-21页
    第二节 欧美个人征信监管法规的比较分析第21-24页
        一、多层级的征信监管法规第21-22页
        二、专门性监管法规与信息保护监管法规并重的监管制度第22-23页
        三、小结第23-24页
    第三节 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统一监管模式的抉择第24-27页
        一、征信监管模式是由征信体系决定的第24-25页
        二、集中监管模式下的征信监管机构符合征信实践特点第25页
        三、立法不完善是选择统一监管的现实考量第25-27页
第三章 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业务行为的监管规则第27-41页
    第一节 我国征信机构市场准入与征信行为监管现状与分析第27-32页
        一、征信机构市场准入监管现状及分析第27-28页
        二、征信机构征信行为的监管现状及分析第28-31页
        三、小结第31-32页
    第二节 准入监管向行为监管转变的必要性第32-36页
        一、概括性授权方式突破“知情同意”规则,信息采集范围过广第32-34页
        二、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受质疑第34-35页
        三、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对征信信息利用不规范第35-36页
    第三节 征信机构行为监管规则----以信息收集行为为例第36-41页
        一、确立互联网个人征信机构个人信息收集的基本原则第36-37页
        二、推定同意的收集方式第37-38页
        三、限制信息采集的范围第38-41页
第四章 结论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及研究成果第47-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公司反收购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董事表决权回避制度研究--从华万董事会决议之争一案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