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言第9-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9页
    三、文献综述第9-13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3页
    五、论文结构第13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3-14页
第一章 期待可能性概述第14-19页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来源与发展第14-16页
    二、期待可能性的内涵第16-19页
        (一)期待可能性的合理性第16-17页
        (二)期待可能性的内涵第17-19页
第二章 我国学者关于期待可能性相关问题的探讨第19-23页
    一、有关期待可能性地位的争议第19-20页
    二、有关期待可能性性质的争议第20-22页
    三、有关期待可能性判断标准的争议第22-23页
第三章 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应有地位第23-41页
    一、期待可能性在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第23-35页
        (一)期待可能性与故意、过失以及不作为犯的关系第23-28页
        (二)期待可能性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第28-30页
        (三)期待可能性与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的关系第30-31页
        (四)期待可能性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关系第31-32页
        (五)期待可能性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关系第32页
        (六)期待可能性与犯罪动机的关系第32-33页
        (七)期待可能性的地位第33-35页
    二、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性质第35-36页
    三、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第36-37页
    四、期待可能性事由相关问题第37-41页
        (一)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主要体现第37-38页
        (二)对期待可能性相关情形的思考第38-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骗取贷款罪的若干疑难问题
下一篇:都市中心城区盗窃犯罪现状研究--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