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杀虫剂论文

苦参碱衍生物的修饰合成、晶体结构及杀虫活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9页
    1.1 苦参碱的简介第10页
    1.2 苦参碱的农用活性研究概况第10-14页
        1.2.1 苦参碱的杀虫活性第10-12页
        1.2.2 苦参碱的抑菌活性第12-13页
        1.2.3 生长调节活性第13-14页
    1.3 苦参碱的修饰合成研究第14-18页
        1.3.1 以苦参碱为原料的修饰合成第14-16页
        1.3.2 以槐果碱为原料的修饰合成第16-18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五种含氮基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研究第19-40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5页
        2.2.1 试剂及仪器第19-20页
        2.2.2 N-甲基哌嗪苦参碱(Nmp-Mat)的合成方法第20-21页
        2.2.3 环己胺苦参碱(Cyc-Mat)的合成方法第21-22页
        2.2.4 4-甲基环己胺苦参碱(M-Cyc-Mat)的合成方法第22-23页
        2.2.5 乙醇胺苦参碱(Mon-Mat)的合成方法第23-24页
        2.2.6 吲哚苦参碱(Ind-Mat)的合成方法第24-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38页
        2.3.1 N-甲基哌嗪苦参碱(Nmp-Mat)结构表征第25-28页
        2.3.2 环己胺苦参碱(Cyc-Mat)结构表征第28-31页
        2.3.3 4-甲基环己胺苦参碱(M-Cyc-Mat)结构表征第31-33页
        2.3.4 乙醇胺苦参碱(Mon-Mat)结构表征第33-36页
        2.3.5 吲哚苦参碱(Ind-Mat)结构表征第36-38页
    2.4 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含氮基-二硫代苦参碱衍生物及4-氯吲哚苦参碱合成研究第40-58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实验方法第40-45页
        3.2.1 试剂及仪器第40-41页
        3.2.2 二硫代环己胺苦参碱(S-Cyc-Mat)的合成方法第41-42页
        3.2.3 二硫代4-甲基环己胺苦参碱(S-M-Mat)的合成方法第42-43页
        3.2.4 二硫代吡咯烷苦参碱(S-Pyd-Mat)的合成方法第43页
        3.2.5 二硫代二乙胺苦参碱(S-Die-Mat)的合成方法第43-44页
        3.2.6 4-氯吲哚苦参碱(Cl-Ind-Mat)的合成方法第44-4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5-57页
        3.3.1 二硫代环己胺苦参碱(S-Cyc-Mat)结构表征第45-47页
        3.3.2 二硫代4-甲基环己胺苦参碱(S-M-Mat)结构表征第47-50页
        3.3.3 二硫代吡咯烷苦参碱(S-Pyd-Mat)结构表征第50-52页
        3.3.4 二硫代二乙胺苦参碱(S-Die-Mat)结构表征第52-55页
        3.3.5 4-氯吲哚苦参碱(Cl-Ind-Mat)结构表征第55-57页
    3.4 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苦参碱衍生物对昆虫细胞的毒理活性研究第58-69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实验材料第58-60页
        4.2.1 供试化合物和主要试剂第58-59页
        4.2.2 供试细胞株第59页
        4.2.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59页
        4.2.4 主要试剂配制第59-60页
    4.3 Sf9细胞的传代培养及保存第60页
    4.4 MTT法测定Sf9细胞增殖抑制率第60-61页
    4.5 结果与分析第61-67页
        4.5.1 空白和0.5%DMSO对Sf9生长的影响第61页
        4.5.2 Sop对Sf9生长的影响第61-63页
        4.5.3 Mat对Sf9生长的影响第63-64页
        4.5.4 Ind-Mat对Sf9生长的影响第64-66页
        4.5.5 Cyc-Mat对Sf9生长的影响第66-67页
        4.5.6 S-Die-Mat对Sf9生长的影响第67页
    4.6 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苦参碱衍生物对农业有害生物的毒杀活性研究第69-77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目标衍生物杀虫活性测定第69-70页
        5.2.1 供试昆虫第69页
        5.2.2 供试化合物第69-70页
        5.2.3 杀虫活性试验方法第70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0-74页
        5.3.1 目标衍生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第70-71页
        5.3.2 目标衍生物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第71页
        5.3.3 目标衍生物对斜纹夜蛾的杀虫活性第71-72页
        5.3.4 目标衍生物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第72-73页
        5.3.5 目标衍生物对玉米螟的杀虫活性第73页
        5.3.6 目标衍生物对菜蚜的杀虫活性第73-74页
    5.4 目标衍生物对桑根结线虫的活性测定第74-75页
        5.4.1 供试目标衍生物第74页
        5.4.2 桑根结线虫的分离培养第74页
        5.4.3 室内毒力活性测试方法第74-75页
    5.5 结果与分析第75-76页
    5.6 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7-80页
    6.1 结论第77-79页
    6.2 创新点第79页
    6.3 展望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86页
附表第86-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噻虫嗪与肉桂叶粉对一品红烟粉虱的活性研究
下一篇:水稻寡肽转运蛋白OsNPF8.1基因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