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

PLM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研究--以Q公司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难点和创新点第14-16页
2 理论概述第16-22页
    2.1 PLM的定义第16-18页
    2.2 PLM的发展第18-22页
3 Q公司信息化现状和PLM系统需求分析第22-28页
    3.1 公司概况第22页
    3.2 行业特征第22-23页
    3.3 公司电子信息化现状第23-25页
        3.3.1 产品电子资料分散无序,缺乏统一管理第23-24页
        3.3.2 数据量剧增,查询、共享、交流困难第24页
        3.3.3 技术业务流程效率低,无法量化和管理第24页
        3.3.4 产品信息复杂,标准化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管理第24-25页
    3.4 公司信息化瓶颈分析第25-26页
        3.4.1 缺乏统一的技术管理平台,产品开发过程难以控制第25页
        3.4.2 知识积累难,存在安全隐患第25页
        3.4.3 部门间、企业间协作机制缺失,管理方式滞后于发展第25-26页
    3.5 公司PLM系统目标和标准分析第26-28页
        3.5.1 基础数据管理第26-27页
        3.5.2 数据维护、安全管理第27页
        3.5.3 数据控制管理第27页
        3.5.4 功能应用管理第27-28页
4 PLM系统实施方案设计第28-32页
    4.1 项目团队建立第28页
    4.2 可行性分析第28-29页
        4.2.1 管理方面第29页
        4.2.2 技术方面第29页
    4.3 软件选型第29页
    4.4 系统调研和分析第29-30页
    4.5 方案制订第30-32页
5 PLM系统在Q公司开发实施第32-62页
    5.1 系统初始化配置第32-33页
        5.1.1 系统初始化第32页
        5.1.2 角色/权限分配第32-33页
        5.1.3 系统框架权限分配第33页
    5.2 文档管理实施第33-35页
        5.2.1 文件编码定义第33-34页
        5.2.2 文件版本管理第34页
        5.2.3 文件组织方式第34-35页
    5.3 技术流程管理实施第35-40页
        5.3.1 技术业务流程调研第35-36页
        5.3.2 技术流程模板组织第36-37页
        5.3.3 技术设计/审批/归档/发布第37页
        5.3.4 工程设计变更第37-40页
    5.4 产品结构管理实施第40-53页
        5.4.1 系统基本思路第40-41页
        5.4.2 物料编码制定第41-42页
        5.4.3 零部件库建立第42-45页
        5.4.4 BOM编制第45-47页
        5.4.5 BOM与设计文件的关联第47-48页
        5.4.6 设计/工艺BOM转化第48页
        5.4.7 产品BOM的归档/更改/发布第48-49页
        5.4.8 ERP数据接口集成第49-52页
        5.4.9 产品结构查询第52-53页
    5.5 PROE产品图库管理实施第53-55页
        5.5.1 基本概念培训第53-54页
        5.5.2 现有数据分析第54页
        5.5.3 OE图库的分类组织第54-55页
        5.5.4 实现目标第55页
    5.6 任务管理实施第55-56页
        5.6.1 PLM任务管理方案第55-56页
        5.6.2 任务分析报表第56页
    5.7 功能操作培训与上线准备第56-62页
        5.7.1 用户培训第56-58页
        5.7.2 上线前准备第58-59页
        5.7.3 PLM 系统实施后实现目标第59-62页
6 PLM系统实施风险及对策分析第62-66页
    6.1 项目协调与沟通方面的风险和对策第62-63页
    6.2 管理制度及习惯思维方面的风险和对策第63页
    6.3 系统稳定与服务支持方面的风险和对策第63-64页
    6.4 基础建设方面的风险和对策第64页
    6.5 计算机应用环境方面的风险和对策第64-65页
    6.6 人员配置方面的风险和对策第65-66页
结论第66-68页
    7.1 本文总结第66页
    7.2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视觉感知的可解释推荐:理论与应用
下一篇:K-means聚类算法在银行CRM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