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4-24页 |
1.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1.病例来源 | 第14页 |
2.研究对象 | 第14-16页 |
2.1.纳入标准 | 第14-16页 |
2.1.1.排除标准 | 第15页 |
2.1.2.签订合约 | 第15页 |
2.1.3.试验中止标准 | 第15-16页 |
3.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3.1.研究设计 | 第16-18页 |
3.1.1.研究实施地点 | 第16页 |
3.1.2.试验仪器及材料 | 第16-18页 |
3.2.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3.2.1.对照组处理 | 第18页 |
3.2.2.实验组处理 | 第18-19页 |
3.2.3.结局指标测定时间 | 第19页 |
4.结局指标 | 第19-22页 |
4.1.焦虑自我评估量表(SAS)相关变量 | 第19页 |
4.2.考试焦虑测验(TAI)相关变量 | 第19-20页 |
4.3.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关变量 | 第20页 |
4.4.生理学指标 | 第20-22页 |
5.主要功能评估量表使用介绍 | 第22页 |
5.1.焦虑自我评估量表(SAS)(见附录1) | 第22页 |
5.2.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见附录2) | 第22页 |
5.3.考试焦虑测验(TAI)(见附录3) | 第22页 |
6.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 | 第22-23页 |
7.统计学处理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31页 |
1.—般资料 | 第24-25页 |
2.两组考生在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焦虑自评量表的结果变化 | 第25-26页 |
3.两组考生在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考试焦虑量表的结果变化 | 第26-27页 |
4.考生在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症状自评量表的结果变化 | 第27-28页 |
5.考生在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28-29页 |
6.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6页 |
1.评估量表的选用 | 第33-34页 |
1.1.焦虑自我评估量表(SAS)(见附录1) | 第33页 |
1.2.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见附录2) | 第33页 |
1.3.考试焦虑测验(TAI)(见附录3) | 第33-34页 |
2.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34-35页 |
3.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附录 | 第41-48页 |
附录1 焦虑自评量表(SAS) | 第41-42页 |
附录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第42-46页 |
附录3 考虑焦虑量表(TAI) | 第46-48页 |
综述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个人简介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