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学者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3 连续倒塌设计标准 | 第13-18页 |
1.3.1 规范概况 | 第13-16页 |
1.3.2 连续倒塌的判定准则 | 第16-18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2. 钢框架结构的组件法简化建模理论 | 第21-39页 |
2.1 钢结构连续倒塌分析中简化建模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2.2 组件法简化建模介绍 | 第22-23页 |
2.3 腹板螺栓铰接节点组件法简化建模原理 | 第23-28页 |
2.4 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半刚性节点的组件法建模原理 | 第28-35页 |
2.4.1 半刚性节点组件法研究概况 | 第28-29页 |
2.4.2 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半刚性节点的组件法简化建模理论 | 第29-35页 |
2.5 栓焊刚性节点的组件法建模原理 | 第35-37页 |
2.6 梁柱节点域的简化 | 第37-38页 |
2.7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3. 组件法理论在连续倒塌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第39-69页 |
3.1 LS-DYNA程序的相关说明 | 第39-40页 |
3.2 钢框架连续倒塌子结构的选取 | 第40-42页 |
3.3 铰接节点梁柱子结构组件法建模及试验分析 | 第42-48页 |
3.3.1 铰接节点梁柱子结构试验描述 | 第42-43页 |
3.3.2 铰接节点梁柱子结构组件法建模相关参数计算 | 第43-45页 |
3.3.3 铰接节点子结构组件有限元建模与试验对比分析 | 第45-48页 |
3.4 半刚性节点梁柱子结构的组件法建模与试验分析 | 第48-58页 |
3.4.1 半刚性节点梁柱子结构的试验描述 | 第48-50页 |
3.4.2 半刚性节点组件法建模相关参数计算 | 第50-55页 |
3.4.3 半刚性节点子结构有限元建模与试验分析对比 | 第55-58页 |
3.5 刚性节点梁柱子结构组件法建模与试验分析 | 第58-64页 |
3.5.1 栓焊节点子结构的试验描述 | 第58-59页 |
3.5.2 栓焊节点的简化以及各组件参数计算 | 第59-61页 |
3.5.3 栓焊节点子结构有限元建模与试验的对比 | 第61-64页 |
3.6 双跨梁柱子结构的悬链线效应分析 | 第64-67页 |
3.6.1 悬链线机制介绍 | 第64-65页 |
3.6.2 梁机制与悬链线机制在不同类型子结构中的发展 | 第65-67页 |
3.7 本章小节 | 第67-69页 |
4. 基于简化建模的空间钢框架连续倒塌鲁棒性研究 | 第69-89页 |
4.1 结构连续倒塌鲁棒性介绍 | 第69-70页 |
4.2 基于瞬间拆柱法和Pushdown的结构鲁棒性评价方法 | 第70-74页 |
4.3 研究的空间框架结构对象的设计及描述 | 第74-75页 |
4.4 基于组件法建模的空间钢框架连续倒塌鲁棒性分析 | 第75-88页 |
4.4.1 空间钢框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75-77页 |
4.4.2 栓焊连接空间钢框架的鲁棒性分析 | 第77-84页 |
4.4.3 半刚性连接空间钢框架的鲁棒性分析 | 第84-88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88-8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5.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以及结论 | 第89-90页 |
5.2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